张謇

谁是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1905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张謇是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原因应该是张謇考中状元是在1894年,他曾有“末代状元”之称。但事实是,张謇并非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而是另有其人,此人即为刘春霖。˂img src=https://www.l... >

两次鸦片战争为何没把中国人打醒?

两次鸦片战争为何没把中国人打醒?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特别是有科举功名、作为社会支柱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需要改变什么。所以该考秀才的还是考秀才,考举人的照样考举人,该种地的还是种地。朝廷没有变,民间没有变,什...

为何两次 ... 战争都没把当时的中国人打醒?

从...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1842年...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近代史揭开了序幕。1860年又发生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烧掉了中国的圆明园。但是两次...战争,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英法联军都没有把中国人打醒,中国人觉得没有什么,输了也就是割块地赔点钱的事儿。...战争时为何众多沿海良民成汉奸?

张謇——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弃官下海的状元

张謇——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弃官下海的状元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在最后一轮殿试中夺得榜首之人的称呼,是科名中最高荣誉。而能夺得状元,其才华能力无一不是高人一等,中了状元也就意味着你离平步青云也就只剩一步的距离了。在加上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最高,只要不是脑子进水了都会被轻...

张謇:状元实业家

在中国历史上,状元出身的宰相为数不少,可状元出身的实业家则只有一位,那就是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实业救国”的先驱张謇。在斗争正激烈的时候,张謇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礼教,他必须回到家乡去服丧守孝3年。他认为,一个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就应当正视现实,勇于投身实业,以拯国家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他看到张謇是新科状元,又热心于实业,便委派张謇在南通筹办纱厂。这正和张謇的心意不谋而合。

咨议局与资政院:清末的准议会机关

 咨议局与资政院:清末的准议会机关  1907年6月30日,两广总督岑春煊给北京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朝廷“尽快设立资政院以其为上议院之基础,并以都察院代国会,以各省咨议局代议院”,其中对于咨议局的设置职能,他认为“省城咨议局即...

程德全生平都有什么样的 原清朝奉天巡抚、江苏巡抚程德全简介

曾担任清朝奉天巡抚、江苏巡抚,辛亥革命中“反正”加入革命军,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内务总长等职务,后退出政坛隐居上海。1911年11月4日,上海独立,苏州士绅要求程德全谋求自保,避免战争,得到程德全的同意。8月19日寿山接到清廷议和的命令,当即指派程德全与俄军议和。22日,程德全三次赴俄营求和,企图阻止俄军前进,均遭拒绝。程以违背国家体制,未得任命,坚决拒绝,并投江自尽以明志,为俄军救起。

清朝末代状元张謇,一句就说让慈禧悲喜交加!

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利益。>>张謇这样的态度却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张謇直言官制的混乱和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为推行新政筹措资金,国家财政陷入两难的窘境,还如实陈述税收加重,官吏盘剥,怨声载道等世情。>张謇曾直面向慈禧太后问道:改革是真还是假?慈禧太后时代正式宣告结束。>张謇中国唯一一个第六十名的状元>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

张謇商业帝国如何崩塌?违背经营规律大规模兴厂

张謇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又在几年间迅速衰落破产,都是因为情怀。徐州建省和海外贸易的接连失败,让张謇逐渐变得急躁冒进起来,他深恐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有生之年不能得以实现,于是加大力度进行各项实业投资,此后短短数年间,他在没有认真考虑成本与销路的情况下,又在大生一厂、二厂的基础上接连建了六个大型纱厂,到了大生八厂建成时,这种违背企业经营规律的大规模兴厂行为已经让大生公司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