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会亡?原来国家的一切对于唐懿宗而言都不再重要 有了这种感觉后,国家的一切对于李漼而言便不再重要,由于失去制约,李漼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嬉戏游乐,进而开始懈怠政事。据史料记载,李漼当时主要沉溺音乐和宴游,每个月要在宫内设宴十几次,席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并通宵达旦地观看优伶演出而不知疲倦。
历经185年风雨的归义军,力抗吐蕃回鹘,不想却被此人灭国 吐蕃人乘大唐国内安史之乱,强占了河湟、河西、陇右的广大地区。于是张议潮派张议谭再次出使中原唐廷,献河西十一州地图与户籍,851年十一月,唐朝在沙州设立了归义军,张议潮任节度使。861年张议潮率军攻克了吐蕃人在河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凉州武威,至此河西全境归义唐朝。张承奉之时,归义军政权的统治仅限在瓜沙二州。在这样的情形下,甘州回鹘先发制人,于906年发动了对金山国的战争。
... 誉:从《敦煌进奏院状》看沙州归唐 ...誉:从《敦煌进奏院状》看沙州归唐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珍藏着一件举世瞩目的珍贵文物——编号「”S1156”,名称是《敦煌进奏院状》。它是全世界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长97公分、宽28.5公分,无报头,共2000余字,用毛笔抄写,是驻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唐朝的进奏官(类似于当今的驻京办主任),从当时唐朝行在(临时驻地
安史之乱后,唐代归义军如何在夹缝中生存120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朝廷不得不征调河西军入中原平叛。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藩镇割据旷日持久,河西走廊出现巨大的势力真空,势力强盛的吐蕃趁虚而入。从755到781年,逐步蚕食凉州、甘州、肃州、沙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并在此展开残暴统治,...沦为奴隶。公元848年,沙州张议潮率部起义,这就是归义军之肇始。
唐宣宗李忱:傻子变英主 唐宣宗从小孤僻木讷,一直被宫人当做“傻子”嘲弄,出生三十六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三十六年的漫长隐忍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唐宣宗李忱诞生在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当张议潮的哥哥张议谭将版图户籍进献给唐宣宗时,李忱心中终于落下了一块大石,遂诏赐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从此,大唐的版图重归完整,宣宗的文治武功也向世人昭示了昔日的傻子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圣明有为的英主。
张议潮 张议潮,中国唐代后期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摆脱吐蕃贵族统治的首领,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大中二年,张议潮率领沙州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自摄州事。此后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五年正月,议潮所遣告捷的使者到达长安,宣宗任命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宣宗遂于沙州置归义军,牛僧孺领沙、瓜等11州,以议潮为节度使。八年,议潮入朝长安,诏授司徒、右神武大将军,并赐庄宅。
唐朝民族英雄张议潮,抗击吐蕃开拓疆土4000余里 >青海大非川之战,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全面爆发。>781年,抗击吐蕃多年的重镇沙州沦陷,河西走廊全部丢失了。>03>公元848年,一个民族英雄挺身而出,举起了反抗吐蕃残暴统治的义旗。>此人名叫张议潮。>张议潮立刻派遣使者向唐朝京师长安传报沙州光复的捷报,并意图联系朝廷两面夹击吐蕃。>04>再说张议潮送走信使后,迟迟等不到朝廷共同打击吐蕃,光复河西的消息。>并下诏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统领十一州。
归义军衰亡原因:遭唐朝中央打压削弱 >其中最大的原因,竟是因为唐朝中央的政策。在归义军攻取凉州以后,唐朝拒绝将凉州划归归义军管辖,下令归义军退出凉州。由于唐朝拒绝给予归义军河西节度使称号,并把归义军辖地缩小为五个州,从而大大削弱了归义军的政治地位和威望。在唐朝中央压力下,归义军不得不放弃凉州,从而放弃控制整个河西的计划。>在张议潮任十一州观察使时期,河西各族看到归义军受到唐中央支持,不敢妄动。
张议潮后人 张议潮入京 张议潮别名张义潮、张义朝,出身沙州豪门首富,是当地豪强,以大唐节帅之名克复瓜、沙等十一州,入朝后封官赏爵,于公元872年逝世。张议潮后人大顺元年,张议潮之子张淮鼎发动了政变。索勋欺张淮鼎子张承奉孤弱,遂自立为节度使。张议潮之祚,因而复振。>张议潮入京>咸通八年,张义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义潭去世,已经69岁高龄的张义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
唐朝中期的第一名将,凭借一人之力收复4000里山河 >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凭借一己之力造就出旷世奇功,收复了四千余里山河的英雄,虽然他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所建立的功业却不可磨灭。到了唐朝,河湟地区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于是他立马派出十支队伍奔赴长安,想与朝廷两面夹击,彻底收复故土。并捐献大量粮食、钱款。随后,张议潮接连率领沙洲军众收复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一州之地,河西走廊除凉州以外,已尽数被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