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

[专家点评] 清早期德化窑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

[专家点评]清早期德化窑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另面)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另面)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另面)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里内)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底部)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足)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细部)清初德化窑白釉筒形炉,其口直径约9.2厘米,高约6.8厘米,底直径8厘米。

[专家点评] 清 德化窑康熙五彩九龙瓶

[专家点评]清德化窑康熙五彩九龙瓶清康熙德化窑五彩九龙瓶,高51厘米,胸围78厘米,用手拉坯...制成,颈直长而细,口稍外侈,底平微凹,矮圈足,圈足无釉,胎质白而细腻,从内壁可略见外边纹饰,为典型的德化窑器物特征。《饮流斋说瓷》认为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这种现象是别的蓝彩和或其他色调的彩色中所没有的,因此在古瓷鉴定上常作为康熙五彩的特征。

[专家点评] 清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专家点评]清德化窑白釉观音像这件清代德化窑白釉观音像,高21.5厘米。白釉滋润,胎体细腻。观音单腿跪坐,形态古朴端庄,线条流畅,两缕青丝垂于双肩,双目低垂,神情安详,脸部秀丽而庄严,姿态优美,生动传神。实为福建德化观音像中的佳作。

[专家点评] 元 德化窑白釉印菊花纹方形粉盒

目前国内对早期德化窑认识不足,特别是因为德化青白釉器主要外销,国内遗存稀少,故认同者不多。近来海外频频发现元代装载德化瓷器德沉船,其中所载德化青白釉器非常精美,与湖田窑精品相比较也仅输一筹。该件元白釉印菊花纹方形粉盒,高6.2厘米,口径9.2*9.2厘米,底径6*6厘米,亦为海捞器。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为此,本文试对地方民窑的安溪青花进行探讨,就教于诸位同行。安溪境内瓷土矿藏量大,分布区广;林木茂盛,燃料充足;交通畅达,便利行销。安溪青花窑多建筑在临近河流,树木茂盛,开采瓷矿方便的山地上,就近取材,就地烧造。安溪青花瓷就是在阶级窑中用还原焰烧成的。(二)装饰题材广泛,形式多变,因器施绘,技法巧妙是安溪青花装饰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收藏明代德化窑--双龙夺珠笔架

收藏明代德化窑--双龙夺珠笔架笔者偶然之机会,收藏有一件明代德化窑双龙夺珠笔架。清代早期后,德化窑白瓷的生产质量下降,其原因是明代晚期后,因国力衰退,为应付出口需求,德化窑开始生产青花瓷。除上述明代的窑场继续生产外,据统计,目前已查明明代窑址共有一百多处。这是判定真伪德化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

福建陶瓷 绪论

福建陶瓷绪论福建陶瓷文化是福建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40多年来的调查发现,福建省境内的陶瓷窑址分布密集,数量很多,可以说仅次于浙江省。福建陶瓷文化中,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印纹陶,或称为几何形印纹陶器,明显有别于中原等地发现的表面施加彩绘的彩陶和黑陶。福建同安等窑烧造的珠光青资及其对外输出,是宋元时期福建陶瓷文化的另一特色。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为此,本文试对地方民窑的安溪青花进行探讨,就教于诸位同行。建国以来,福建省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安溪县文化馆等单位多次派人员调查安溪历代窑址,其中,有明清时期青花窑址六十余处,因尚未对窑址进行科学的发掘工作,所以,目前的研究,还局限于地面窑址考察和采集的丰富标本之中。安溪青花瓷就是在阶级窑中用还原焰烧成的。

明清德化窑白釉佛像鉴识

明清德化窑白釉佛像鉴识明清时期,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佛像,历来为收藏界所看重。特别是明万历年间瓷塑大师何朝宗所制白瓷佛像,更是享誉世界,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争相收藏。现下市场上出售的德化窑瓷塑佛像不少,不少在佛像背部还盖有“何朝宗”字样的印鉴,但这些,绝大多数是仿品。瓷塑佛像一般均采用模制。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水系独具特色的乳白釉。

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

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德化瓷从宋代开始发展到明代未期进入了鼎盛时期,无论是胎质细润、釉色纯净,还是器物的造型、雕塑的技法,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由于做工严谨,人物的塑造具有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德化瓷塑在中国瓷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到了明代中晚期德化瓷业也日益昌盛。明代德化工匠们独辟蹊径,塑造了一批神仙人物造型,在国际市场上深受赞扬,享有“东方艺术”和“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