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盘山遇僧 明万历改元癸酉正月,憨山大师行脚至五台山,首先求取《清凉传》一书阅读。依书中所载胜迹游到北台,经一僧人介绍,此地有一憨山,奇秀无比。大师一见心中欣喜,从此取“憨山”为号。下五台山后,憨山大师行脚至盘山。憨山大师上前作礼,僧无反应,问话也不回答。大师见状,也与僧同坐。大师遂将所得境界相告。憨山大师作礼感谢老僧指教。就这样,憨山大师与老僧人在千像峰岩洞中度过了整个夏天。
憨山大师:念佛感应神奇 开悟不可思议 二十岁时,憨山大师往天界寺,参加云谷大师主持禅七活动,云谷开示审实念佛公案。三十岁时,憨山大师前往五台龙门静修,单提一念,勇猛精进,直至一字不识之地,身心洒然,如入极乐世界。四十一岁,憨山大师隐居东海牢山。如果我们都像憨山大师那样,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单提一念,待到工夫绵密、打成一片,何愁不能开悟?
憨山大师——平阳赋诗 憨山大师下五台山后,暂住在平阳府太守胡顺庵家。胡公求大师赋诗,并留下古今诗集几本供参考。大师随手翻阅几页,刚一动念构思,文字诗句便如泉涌,不可遏止,倾刻之间已做二三十首。后来,胡公家的童子来敲门,久久没有回应。胡公归家后知道此事,立即叫人破窗而入。只见憨山大师披衣端坐,便上前呼叫,叫不应,又推了几下也不动。憨山大师经此境界,方知佛语真实不虚。
憨山大师——肉身不朽 明朝天启三年十月十二日正申时,憨山大师于广东曹溪端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岁。当天夜里,群鸟悲鸣。大师灵体三天以后依然栩栩如生,面皙唇红,手足绵软,如入禅定。憨山大师灵龛于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归匡山。因匡山地多阴,不便安葬,经二十年后又从匡山重返广东曹溪。>然后弟子们恭恭敬敬为大师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于憨山寺内。现在,憨山大师与六祖慧能的肉身并列供奉于曹溪南华寺内。两大菩萨以不朽肉身默默昭示着后人。
憨山大师——法堂炼磨 大师刚开始习禅时,由于尚未得参究要领,故久无消息。大师行接足礼,并祈求见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这一年冬天,慈恩寺禅堂启建道场,请无极大师讲《华严悬谈》,憨山大师在讲席期间受具足戒,并随众听讲。一闻此言,憨山大师似乎遥见冬积坚冰、夏飘飞雪的清凉山。憨山大师与海内大德五十三人前往参加。禅期满,大师坐禅堂,感觉仍未离禅坐,即便上街入闹市中,也不见有人,如入无人之境。
憨山大师——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为此,母亲将大师寄名于本地长寿寺,取乳名为“和尚”。十二岁入报恩寺,依西林大和尚学习佛教诸经典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古文词赋等。大师十九岁那一年,在寺中阅《中峰广录》一书,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立即决定正式出家。祈请西林大和尚披剃之后,将过去所习古文、词赋等付之一炬,立志从此专意参究一事。
紫柏大师的“平生三大负”与憨山大师的“为学有三要” 紫柏大师与憨山大师都是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佛教高僧。紫柏大师的第三大负,是维系佛教慧命之举。憨山大师的“为学三要”固然有对自己鞭策与激励之意,但其重点显然是要回应晚明时期三教合一的大趋势。
憨山大师梦中游历兜率天 亲见弥勒菩萨讲经说法 据《憨山老人梦游集》中憨山大师所记,在一次梦境之中,憨山大师梦见自己升向天空。过了片刻,忽然听到盘的鸣击声,大师睁眼一看,弥勒菩萨已经登座。憨山大师才知道,梦中所游,是兜率天弥勒佛阁。憨山大师梦中亲近弥勒菩萨,增加了他对弥勒净土的向往之心。憨山大师梦中游历弥勒兜率净土的事迹,不仅是憨山大师对弥勒信仰的虔诚所感,更是高僧感应给后世修习弥勒净土法门的弟子所树立的榜样。
醒世歌 醒世歌憨山大师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禅思禅悟“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对生命抱一种宿命的态度,而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提醒,让我们身处红尘心灵仍有回旋的空间。这样的心灵空间能提供一个不被扭曲的视野,进而让我们拥有一个正直、清醒,且无愧于天地的人生之旅。
念佛感应神奇 开悟不可思议 天启三年示寂,世寿七十有八,世称憨山大师,与云栖袾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念佛感应不可思议,参禅悟道际遇神奇。至此,死去生来之疑,耿耿于怀。疑是入道第一法门。三十岁时,憨山大师前往五台龙门静修,单提一念,勇猛精进,直至一字不识之地,身心洒然,如入极乐世界。如果我们都像憨山大师那样,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单提一念,待到工夫绵密、打成一片,何愁不能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