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专家点评] 战国 蟠虺纹铜罍

[专家点评]战国蟠虺纹铜罍蟠虺纹铜罍,1977年平山战国墓出土。圆口,平折沿,广肩,鼓腹,平底,圈足。肩部对称置兽面衔环两个,腹上部对称置素面竖环耳两个。肩部饰蟠虺三角勾联纹一周。腹部上下饰凸起绳纹两周,绳纹之间形成宽带,上饰蟠虺勾联纹,腹下部至底为素面。整个造型古朴而典雅、端庄而别致,简约中有繁复、明朗中有神秘,非常耐人寻味。

[专家点评] 战国 铜铺首

[专家点评]战国铜铺首战国铜铺首(线图)这件战国铜铺首,系木漆澡盆上的板手,是河北省中山王墓出土的铜铺首中最大的一种。通高10.6厘米,宽15厘米,环外径9.8厘米,重6.5千克。正面为兽脸衔环,背面下部有榫头,顶端上翘可固定在器壁之中。表现了设计和铸造者的崇高审美理念。

[专家点评] 战国 青铜错银双翼神兽

[专家点评]战国青铜错银双翼神兽这件战国兽通长40厘米,高24厘米,重11.45千克。青铜铸造,错以银纹。肋生双翼,双翼修长而上弓,均饰长羽纹。背部错出两只蟠曲于云中的龙雀鸟纹,加之两翼长羽上扬的意态,增加了神兽的动态灵气。其他部位错云纹,虽统一却变化莫测。似狮非狮的形象,致微致精的刻画,使神兽富丽而神秘。据专家推断,此器可能属压席之镇器或壮威之陈设品。

[专家点评] 战国 双夔龙耳玉环

[专家点评]战国双夔龙耳玉环这件战国玉环长径7.5厘米,短径3.8厘米,内径1.4厘米,厚0.35厘米,重18克。为青玉制,浅翠绿色,半透明,纯净无暇,光泽温润。环一面无纹饰,一面瑑纹。中间为一圆环,“肉好若一”。环饰谷纹,内外周瑑起棱,上部一孔穿铜鼻。两侧对称各透雕一夔龙为耳,龙背向内,长角上有节纹,目若枣核斜立,嘴内勾。身饰节纹,下有二肢,尾部内卷。角与颈抵环,玲珑剔透,是青玉之上品。

[专家点评] 战国 龙形佩

[专家点评]战国龙形佩这件战国玉佩长10.9厘米,宽4.6厘米,厚0.1——0.2厘米,重15克。为黄玉制,大部分为黄绿色,侵蚀处呈灰黄色。...,尖耳,耳后有卷毛。椭圆形目,宽鼻大口,下唇内勾,弓背。腹部垂圆,尾部上前折。前后各一足,足有肘毛。背部和面部各有一系孔。浅雕阳纹和阴线,边缘主要饰一条丝束纹或扭丝纹。上半身饰似虎皮斑纹、条纹、节片纹,头及腹部饰似云纹的蚕纹。造型奇特,纹饰华丽。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瓠形壶

[专家点评]战国早期瓠形壶战国早期瓠形壶(另面)这只战国青铜壶,平底,圈足,小口,圆唇外凸,歪颈,圆腹。通体素面,颈歪向的一侧肩部和腹下部各置横半圆形附耳一个,耳内挂绳索纹扳一个。形体似葫芦,口小腹阔,液体不易溢出,便于携带,极富北方游动牧民的生活气息。其满身的绿锈极具历史岁月的深沉厚重感;尽管沧海桑田,我们仍能透过此壶的形神去观照前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专家点评] 战国 彩绘虎座鸟架鼓

[专家点评]战国彩绘虎座鸟架鼓这件战国时期的形体高大的虎座鸟架鼓,双虎背向踞伏作座,双鸟踏于虎背为架,鸟尾以榫卯相连,鼓上有三个铜环缚丝带,分别系于两鸟的鸟冠与鸟尾相接处,扁鼓悬于双鸟之间。整个鼓架皆髹黑漆为地,用红、黄、蓝等色根据不同部位分别绘出虎的斑纹和鸟的喙、眼及身上的羽毛,十分精细,逼真传神。驱邪镇妖的虎座飞鸟,是虎和鸟两种动物的结合,鸟的双足踏于虎背上,昂首展翅,神采飞扬。

[专家点评] 战国 彩绘鸳鸯盒

[专家点评]战国彩绘鸳鸯盒战国时期的楚国漆器中,雕刻各种动物形象的木胎漆器数量众多,造型新颖别致,花纹华彩灿然,是该时期楚国漆器的一大特色。这只鸳鸯盒既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又是一件可作实用的器具。其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用一浮雕夔龙的盖覆于口上,将口遮严。

[专家点评] 战国 虎牛搏斗场面贮贝器

[专家点评]战国虎牛搏斗场面贮贝器这件虎牛搏斗场面的青铜贮贝器高42.8厘米,盖径20.5厘米。该器属于束腰圆筒形贮贝器的类型,腰部两侧亦各饰有对称的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底部为3只兽爪形足。紧张、激烈的搏斗显然已经影响到了其它动物的情绪,器盖正中的一棵树上,两只猴因惊惶而爬到了树的最上端,两只鸟也因为惊恐而展开翅膀,准备飞离这是非之地……

[专家点评] 战国 提链铜圆壶

[专家点评]战国提链铜圆壶这件战国提链铜圆壶器高32.6厘米,通链高44厘米,口径12.4厘米,腹径21.4厘米,重5.8千克。口外侈,颈部内收稍长,溜肩,圆鼓腹,平底,圈足。盖顶隆起呈扁圆形,子口,盖顶中间铸有环鼻一个,用两节链和一圆环与拉链相联。圆环套于拉链上,可上下自由移动,便于开启,肩部两侧对称置兽面衔环,连结提链。提链两端各由五环联成,中间为龙首向下以口衔环璜形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