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

[专家点评] 明 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

[专家点评]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这件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高34厘米。雪山大士是指佛祖在修炼菩萨道时,于雪山苦行,绝行深涧,不涉人间的苦修形象。多为瘦骨嶙峋老人,踡一足,两手扶膝,支承下颏,以表现其深山独处,思维坐禅情景。大士像构思之巧妙,工艺之惊绝,堪称漆像之典范,极为难得。

[专家点评] 明 罗地刺绣百子女夹衣

[专家点评]明罗地刺绣百子女夹衣这件明代罗地刺绣百子女夹衣,长71厘米,袖通长166厘米,两襟对中,方领、广袖、束腰、斜摆式。纹样以云龙百子为主题,以海水江牙、山石、树木、花卉相衬托。龙纹均以金线盘绣。百子衣色彩鲜艳明快,以红、蓝、绿、黄、白等主色和十余种间色配合使用,主次分明,和谐统一。此衣从图案内容、构图设计、配色、用线、施针等方面都显示了刺绣艺人的高超技艺,具有明代宫廷刺绣的艺术特色。

[专家点评] 宋代 大理国金丝藤编织饰物

[专家点评]宋代大理国金丝藤编织饰物宋代大理国金丝藤编织饰物,直径各6.2厘米,厚0.8厘米。整体结构用金丝及金薄片编织而成,色泽金黄。这些金丝藤编织成的花朵,规整,均匀,条纹清晰,光彩熠熠,工艺细腻,是藤编工艺的极致。金藤编织原系印度、缅甸的装饰物。《东华录》记载:“宋绍兴丙辰夏、薄等国遣使俄托乖诃进表两匣及金藤两个。”可见至少在宋代,金藤编织便在中华大地出现。金藤织饰物有可能为缅甸入朝的贡品。

[专家点评] 战国 彩绘木雕鸳鸯豆

[专家点评]战国彩绘木雕鸳鸯豆这件战国的彩绘木雕鸳鸯豆,通高25.5厘米,盘径18.2厘米。盖与盒合成一只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爪、尾略翘的鸳鸯,其头、身、翅、脚、尾等均系浅浮雕。其下部由一线形挺拔秀美的圆形底座承托,既具实用功能,又是一件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这件豆出土于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现藏于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

[专家点评] 南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盏

[专家点评]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侧面)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侧面)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侧面)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底足)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细部)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细部)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细部)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足)此盏束口,斜削腹,平底,外部施黑釉,内部黑釉地,带灰白窑变花,剪纸贴梅花。

[专家点评] 南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

[专家点评]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侧面)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侧面)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侧面)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细部)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细部)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细部)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纹盏(足)此盏束口,斜削腹,平底,外部施酱釉,内部酱釉底,窑变花,带剪纸贴梅花。这是吉州窑典型装置之一,装饰技术加工方式已经失传。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福建永春纸织字围屏

[专家点评]清乾隆福建永春纸织字围屏福建永春纸织字围屏,共12扇,高240厘米,每扇宽57.8厘米。此围屏的...年代下限不超过乾隆十年,可能是某官员进献给乾隆皇帝的。屏面以极细的纸丝编织而成,边框全部以彩锦包镶。纸织工艺为福建永春州所特有,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此种工艺可分为纸织字和纸织画两类。作品做工精致,集编织、书法、雕刻艺术于一身,很好地反映了福建永春纸织工艺的风貌。

[专家点评] 编织象牙席

[专家点评]编织象牙席编织象牙席,长216厘米,宽139厘米。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cm的扁平象牙条编织而成。象牙席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编织象牙席是明清时期广州的传统工艺。象牙席用料多,编织工序艰巨,劳民伤财。禁广东象牙席,禁民间购用。由于编织象牙席传世者稀少,而传统象牙劈丝技术又已失传,故这件象牙席在中国象牙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紫檀嵌玉云龙纹地屏

[专家点评]清乾隆紫檀嵌玉云龙纹地屏地屏紫檀木制成。高156厘米,横234厘米,厚53厘米。底座两侧作成十字形,各有三个站牙抵夹。屏心两面装饰工艺不同,正面嵌以碧玉碾琢的海水江牙及云龙纹图案,周边饰绦环四道。地屏上端装云龙纹屏帽。乾隆时代处于清代鼎盛时期,各项手工艺技术高度发展。嘉庆以后,国力衰退,手工艺品的...水平下降。此件乾隆时期的地屏代表了清代家具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大件嵌玉制品存世量极少,愈显珍贵。

[专家点评] 清晚期 金漆木雕人物花鸟纹八宝匣

[专家点评]清晚期金漆木雕人物花鸟纹八宝匣金漆木雕人物花鸟纹八宝匣,广东省博物馆藏。通高11、长35、宽19厘米。匣身以整木雕制,匣面四周起线成盘状,内平分八格,分别浮雕桃、榴、菊、梅等花果,饰以金箔,以朱漆地相衬。正面设三开窗,内嵌贴金透雕人物、花鸟;左右两侧面亦设开窗,内浮雕花鸟、杂宝;底部挖空,设四足;背面为黑漆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