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摄影后期:如何使用PS修复残损的老照片?

原始破损的老照片神笔马良虽然无法在现实中找到,但是灵巧的照片修复技术还是存在的。比如当今盛行的PS大法,就是一个极好的工具,上图经过PS修复后,新照如下:修复完成的照片很多人不懂得如何使用PS,今天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用PS一步一步修复老照片,找回时光回忆。使用Photoshop打开素材图片。

「港城往事」海门玻璃厂珍贵老照片赏析

01关于海门玻璃厂的详细文史资料,请点击阅读道台里往文:漫谈海门玻璃厂发展史(上)漫谈海门玻璃厂发展史(下)3、此文重点是展现珍贵玻璃厂珍贵老照片。02浙江海门玻璃厂简介国有企业。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海门玻璃瓶厂。1966年10月改组为地方国营黄岩县海门玻璃厂,1981年1月1日改今名。

在四川的这个小镇,发现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都1940年12月中旬,一代才女林徽因拖着病弱的身子,带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女,经过半个多月的颠簸,在瑟瑟寒风中,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四川南部一个名叫李庄的古镇。李庄古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距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19公里。

清朝法国外交官,拍下了被毁前的圆明园,改变了摄影史和建筑史

记者|蔡星卓「”就这样,我完成了出发的准备工作。临近七月底,我买了人们建议我携带的各种物品,包括新衣服、新出的胶片和照相机等。斯特宾教授好心地建议我带银溴胶片以及选择能够承受旅途湿润气候和北京干燥气候的相机。”这几乎是罗伯特·德·赛玛耶伯爵(ComteRobertdeSamalle)在其《北京四年回忆录1880.8-1884.8》中提到的唯一与摄影相关的内容。那是临近他动身去往中国的时刻,正忙着在

拉里贝的中国影像记录之一(1-40):清末中国众生相

此套清末影像集《拉里贝的中国影像记录》大致拍摄于1900年到1910年之间。照片记录了清末中国的各种人物、家具、服饰、戏剧、建筑街道、佛像石刻等等。此套影像集包含415组照片,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本期刊发第1-40幅。菲尔曼·拉里贝1900年-1910年在华期间,在法国公使馆内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在工作之余,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涉及清末...的种种方面。

法国摄影师拍摄的70、80年代的中国,满满都是回忆……

布鲁诺·巴贝是法国著名的摄影师,上世纪60年代,25岁的他加入了玛格南图片社。今年是玛格南图片社成立71周年,而他追随玛格南图片社五十多年。布鲁诺·巴贝于1973年随当时的法国总统蓬皮杜首次访华,后又三次来华,记录下了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真实面貌。这些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80年代,不同于很多摄影大师喜用黑白表达,他更热爱用彩色相片去传达真实。BrunoBarbey于2010年再度访华,拍摄上海世博会。

一组七十年代中国的老照片,几十年后依旧令人感动

一组法国摄影师拍摄的老照片,描绘出了答案。人们都说中国的七八十年代是段黄金年代,那时物资虽匮乏,但人们却心向自由,国家虽不像现在这般繁荣,但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却让人感动无比。1973年的第一次中国之行,让巴贝对这个古老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多次来到中国拍摄,用镜头记录下了八九十年代关于中国的珍贵记忆。

「 ”文正”这个谥号,皇帝为什么不轻易给人?游走在陈康伯故里

地处江西东北、信江中游的弋阳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弋阳腔的诞生地。是钟灵毓秀之地,更为文章节义之乡。陈康伯故里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探秘:弋阳县港口镇,藏着宋代99座古窑随便挖,真的假的?上饶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毛会长,告诉我她的家乡也是南宋宰相陈康伯的家乡港口镇,藏着宋代99座古窑可以随便挖,这里挖出了瓷碗、高脚杯、花瓶等陶瓷。

西洋摄影师雇人背相机拍遍中国,留下客家二次拾葬奇特习俗老照片

今天这组照片,都是约翰·汤姆森拍的。这位英国摄影师在1860-70年代,雇七八人,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中国走南闯北,从东到西,拍下了大量照片。在中国的照片,结集成《中国和中国人》在伦敦出版,奠定了他西方纪实摄影开创者之一的地位。他后来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又在伦敦拍摄很多照片,他的中国街拍与伦敦街拍,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而且,南方客家人,确实有二次拾葬的习俗。

安徽合肥:肥东深藏明代大墓,主人开国功臣,一生征战沙场

作者:束文杰看到这张照片,想必很多人就要问了:是不是快到万圣节了,小编想整一些「”惊(jing)喜(xia)”?严肃点!这可是中国古代的将军,他已在这里六百多年,静立守卫着一位传奇人物。那么,他是谁?有什么传奇故事?这座石像生在什么地方?在揭开谜团之前,想和大家说个事儿。不知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新闻?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合肥有四处入选,其中就包括了这位「”吴复墓”。其他的无论是姥山塔也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