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七言篆书联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七言篆书联清代的赵之谦是艺坛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虽然他活的不长,但他在书法、绘画、篆刻、金石考据上都有超常的建树、均是开宗立派的成就。赵之谦的篆、隶书师法邓石如,但他善学善变,将魏碑及隶书的一些笔法揉入篆书中,比如“野”下“土”部和“之”字下笔笔划都明显地采用了隶笔和魏碑笔法,使原本较为单调的篆书用笔丰富起来,生动多姿。
[专家点评] 明万历 景德镇窑青花树鸟纹罐. [专家点评]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树鸟纹罐.这件青花树鸟纹罐高18.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8厘米,最大腹径25厘米。此罐的口、颈部残损较甚。腹部接胎痕明显可见,胎釉结合处火石红呈橘黄色,釉面青亮。这件青花树鸟纹罐的可贵之处,首先是其独特的造型,腹径大于高度,矮胖却不显笨拙,无意中多了几分沉稳。其次,这种器型、纹饰的青花罐十分珍稀,它那繁而不杂、密而不乱的树鸟图主题纹饰,更表现出同万历五彩一样的艺术特色。
[专家点评] 西汉 玉卮 [专家点评]西汉玉卮这件西汉玉卮,通高11.6厘米,盖径7.1厘米,器高9.9厘米,口径6.6厘米。为实用饮酒具,由器与盖组成。用白色泛青和阗美玉雕制,半透明。器身上、下各浮雕云纹图案一周,中间饰勾连涡纹。下有三小足,上雕饕餮纹;盖与器非一块玉料雕造,盖有子母口,与器身相扣合。盖上中心透雕翻卷柿芾花瓣,瓣心饰葵心纹。
[专家点评] 金 磁州窑系三彩折枝栀子花碗 [专家点评]金磁州窑系三彩折枝栀子花碗金磁州窑系三彩折枝栀子花碗(碗心)这只金代三彩双折枝栀子花碗,其口沿内外施绿釉,腹内壁上部饰两圈弦纹,碗心划刻两朵上下相对的折枝栀子花,花枝较长,花朵盛开,黄地白花绿叶,花蕊点染红褐色。构图采用正反对称,充分利用空间,色彩简单而雅致。
[专家点评] 西汉 青玉角形玉杯 [专家点评]西汉青玉角形玉杯西汉青玉角形玉杯(另面)这件西汉玉角杯通长18.4厘米,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仿犀牛角形,中空。口呈椭圆形,往下渐收束,近底处成卷索形回缠于器身下部。纹饰自口沿处起为一立姿夔龙向后展开,纹饰绕着器身回环卷缠,逐渐高起,由浅浮雕至高浮雕,及底成为圆雕。在浮雕的纹饰中,还用单线的勾连雷纹作填空补白。此杯现藏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专家点评] 明 钩连雷纹铭文银爵 [专家点评]明钩连雷纹铭文银爵这件明代钩连雷纹铭文银爵通高9.4厘米,流宽而短,直腹圜底,蹄足内空,柱、足鋬分铸,腹部及流、尾背面都以钩雷纹为地,间饰花卉、飞鸟,唇部饰羽状纹一周,鋬上饰水波纹,尾部竖刻铭文3行“丁亥仲夏祝弗翁党祖寿治生湖尚益具”。该器为胡尚益为人祝寿所作,其造型直追商周,纹饰细腻精美,虽在南明战乱之时,但其铸造工艺却一点也不让宋代的仿古青铜器。
[专家点评] 明周臣 山水人物扇面册( 四) [专家点评]明周臣山水人物扇面册(四)周臣字舜卿,号东村,苏州人。职业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均擅。明四家中唐寅、仇英都曾从他学过画。山水人物扇面册共十开,金笺水墨,27×53公分。现选一开扇面介绍。职业画家的最大优势是“能”画,构图繁复、场景多变,绝不似大多数文人画家只会笔墨游戏。彼之所短,正是此之所长。
[专家点评] 元 龙泉窑青釉条纹荷叶盖罐 [专家点评]元龙泉窑青釉条纹荷叶盖罐这只青釉条纹荷叶盖罐通高20.4厘米,口径25.8厘米,底径11厘米。圈足较深,另装盘底状,荷叶式盖,饰莲杆状纽。全器满刻竖条纹,条纹中间胖,两头瘦。施青绿釉,釉质明润,胎骨坚厚,盖与罐合口处及足端露胎,呈火石红色。
[专家点评] 清 红木雕云龙纹文具匣 [专家点评]清红木雕云龙纹文具匣这件清代红木雕云龙纹文具匣50厘米见方,造型大方得体,容积不大,作陈设颇不俗。所饰云龙纹非常繁琐,但基本内容不变,云纹几乎满贯整器,作衬底,其上有龙形。文具匣、箱等的出现是顺应成套文具的需要。成套的笔、墨、砚、笔架、笔筒等文房用具在乾隆时已设计得非常精巧,当时即有了同样精致、可用以配套的漆器匣、箱,如掐丝珐琅和雕漆匣、箱等。
[专家点评] 明 白玉如意结 [专家点评]明白玉如意结“如意”在六朝时是一种长把带云头状的器物。在佛教里“如意”具有法权的象征,故清朝选后妃时用“如意”作为定情之物。但这件“如意”玉结是从佛教八珍之一——“盘长”变化而来,意为“绵绵无绝期”,用以象征爱情和婚姻的天长地久。这件白玉如意结长7.7厘米,高5.5厘米,质地白净,下部有微黄色沁,右边打结处有土浸的赭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