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生平事迹是怎么样的?有着哪些文学成就 李长之幼年随父在济南上学,先后在济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山东聊城师范就读。李长之幼年即接受新式教育,1919年初入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但李长之依然尽心竭力从事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积极参加《红楼梦》的注释和《新华字典》的修订等工作。>>李长之不仅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而且在国际汉学界也颇有影响。>李长之晚年身残多病,仍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1978年12月1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8岁。
傅抱石的画作有什么特点?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取材>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另一个重点是石涛。抱石先生可称后者之典范,他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巨制,又有小品点睛,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抱石先生以绝代天才与古人息息相通,使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装的现代演员而是真正的古人。
日本情爱大师 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简介 渡边淳一,男,和人,日本医家、小说家,1933年10月24日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砂川市,2014年4月30日逝世于日本东京都,享年80岁。>>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作品引进中国后畅销不衰,2010年曾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骨科讲师。2014年4月30日在东京的自家住宅因前列腺癌去世,享年80岁。换句话说,渡边淳一跟的是母姓。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十佳作品赏析 他经典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渡边淳一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作品引进中国后畅销不衰。一起看看下著名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十佳作品吧!>>《爱的流放地》>死亡版的《倾城之恋》>《爱的流放地》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于2004年11月到2006年1月在日本的《经济新闻》报上连载,2006年由日本幻冬舍首版。>《流冰之恋》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创作的一...篇小说,1991年首版。
俞平伯与胡适 俞平伯临终遗言为何说自己有罪? 然而,俞平伯临终遗言却认为自己“有罪”,这是怎么回事呢?俞平伯>俞平伯与胡适>俞平伯与胡适是一对很有意思的朋友。然而,另一个方面,俞平伯与胡适在为人处事上大不相同,说是泾渭分明绝对没有夸张。>此前,胡适、俞平伯认为面世的红楼梦并非完璧,只有前八十回是出自曹雪芹之手。这就是俞平伯先生在其遗言中说胡适、俞平伯腰斩红楼梦有罪的原因。
科塔萨尔在创作上的特点是什么样的 有关于人物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科塔萨尔声明,他的短篇小说由于缺乏更确切的名称都归入幻想小说,这些小说反对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科塔萨尔在现实与幻境中时刻给读者展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渗透到骨髓中的冷漠,让人初看以为他想要描述的就是这样冷漠的世界。尽管如此,科塔萨尔更突出的却是冷漠背后人们渴望温情的意愿。科塔萨尔的小说却源于街道。在一切的不确定中,仍然存在着一种确定的摇摆,那是科塔萨尔写作中的摇摆,也是生活本身的摇摆。
巴勃罗·聂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关于他荣誉成就有哪些 成就荣誉>1945年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并于同年加入了智利...,1950年获得加强国际和平奖。中文版《邮差》是被翻译的第31种语言。>社会评价>聂鲁达在拉美文学史上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崛起的伟大诗人。>聂鲁达一生有三个主题:爱情、诗歌和革命。聂鲁达把这三个主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推向堪与马丘·比丘高峰试比高的高度。>聂鲁达的作品之所以能长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是因为他是写人民的。
王世贞是谁?他有哪些文学作品? 王世贞与其弟世懋日伏严嵩门外求宽免﹐而王终被处死。>其始﹐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文坛盟主。>>王世贞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艺苑卮言》里。王世贞七绝最有特色﹐在其诗歌创作中较少模拟痕迹﹐能够意到调成﹐自然宛转。>此外﹐王世贞对戏曲也有研究。>又传奇戏曲《鸣凤记》﹐一说为王世贞所作﹐也有人疑此剧是王的门生所作。其中有一些颇涉谈谐﹑文笔清新的小品散文。
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兰波简介 1854年生于法国夏尔维勒的他,身上有着法兰西浪漫的血统,作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又有异于波德莱尔、魏尔伦和斯特芳·马拉美,他身上更为凸显的是诗人纯粹的野性状态,就像诗人魏尔伦赞誉他为“羁风之人”一样,兰波这位“通灵者”更像是来自灵界,并不承担俗世意义的任何使命。自此,兰波以通灵者开创了一种求索于潜意识和幻想的力量的自由诗风,《元音》和《醉舟》成为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建安七子”应玚简介 应玚的代表作 应玚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与孔融、陈琳等人并称“建安七子”,其弟应璩也颇有文才,兄弟二人齐名。应玚擅长作赋,代表作有《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灵河赋》、《征赋》等。“建安七子”应玚简介>应玚,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的代表作>其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