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史前 璧 [专家点评]史前璧史前玉璧直径为21.9-22.3厘米,孔径5.5厘米,厚1.4-1.5厘米。正面碧绿色黛青斑,背面霞红色赭褐色斑。器呈扁平圆形,中有对钻圆孔。素面无纹,表面抛光,磨制精致。此器物于1981年安徽省定远县山根许出土,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齐家文化 磨光灰陶手鼓 [专家点评]齐家文化磨光灰陶手鼓这件手鼓全长23.6厘米。细泥灰陶,色青灰。器体呈筒身扩端,小端为小喇叭形,可扬声;大端盆口形,口沿向外圆卷,可捆扎鼓面。敲击大端,鼓面发声,小端可起共振扬声的作用。内壁抹光,外表磨光,器形小巧,...精美,保存完好。齐家文化陶器以橙黄色陶及褐红色陶居多,灰陶较少,此件磨光灰陶手鼓造型设计科学,陶质细腻坚固,是齐家文化灰陶中的精品。1988年出土于甘肃庄浪县朱店镇董家湾村。
[专家点评] 汉 螭纹玉佩 [专家点评]汉螭纹玉佩汉螭纹玉佩呈椭圆形,长6.5厘米,宽4.5厘米,厚1厘米。两螭身体呈卷曲状,阔嘴宽鼻,独角双耳,角上阴刻“二”字纹,圆眼双眼皮,鼻上下卷两根胡须,双大耳,腿爪部阴刻数道线表示螭爪趾。背部二前腿呈跪卧状,一条后腿伸直,长尾上卷,尾上亦阴刻“二”字纹表示毛片。两螭之间以透雕的草叶纹相隔。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二大类。这件螭纹玉佩属于吉祥类玉饰品,既可佩带,亦可把玩。
[专家点评] 明 犀角镂雕螭柄仿古兽面纹英雄杯 [专家点评]明犀角镂雕螭柄仿古兽面纹英雄杯这只犀角镂雕螭柄仿古兽面纹英雄杯,高13.2厘米,口径15x5.6厘米,足径10.4x3.9厘米,重526克。口沿浮雕夔凤纹,双杯之间镂雕一怪鸟与一异兽,身体穿过空隙。明清时期一般把这种器物称为“合卺杯”,所谓合卺,是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双杯联体,有永不分离之意。而其上装饰的鸟兽则被看作鹰与熊的变体,可以谐音为“英雄”,因此异兽双联杯往往又叫做“英雄合卺杯”。
[专家点评] 唐代 双凤海马纹镜图 [专家点评]唐代双凤海马纹镜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双凤海马纹镜,直径16.2厘米、边厚0.75厘米,重量为1080克,铜质。铜镜造型为八角菱花形,兽钮,宽沿。镜背高弦纹分作内外二区,内区主题突出,高浮雕塑出二凤和海马。铜镜的主区为起舞的凤与马二者间以云纹相隔,表现出凤与马似奔、似舞飞于太空。边沿上饰花草纹。整个图案协调、典雅有致。
[专家点评] 齐家文化 单耳双联罐 [专家点评]齐家文化单耳双联罐这件单耳双联罐高9.3厘米,宽12.4厘米。橘红色陶,双口均为喇叭形口形,斜直高领,圆唇,带形单耳,鼓腹,平底,表面打磨光滑。造型奇特,耳把左右反向。两罐联体,两腹中穿圆孔贯通,以供坐在同一桌上的前后两人相互饮用。设计富有创意,在齐家文化类型的陶器中非常少见。齐家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金石并用文化,遍布陕、甘、宁诸省。
[专家点评] 唐 褐彩虎形镇纸 [专家点评]唐褐彩虎形镇纸唐褐彩虎形镇纸呈卧伏状,粗眉,虎眼突起,虎身卷拢,尾紧贴于臀。施透明釉,釉下绘褐、黄、绿彩,表现虎眉、虎尾和虎身上的条纹。褐彩虎形镇纸出自长沙窑,藏安徽省博物馆。此器1953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造型质朴,虎虎有生气,是一件早期的镇纸。
[专家点评] 西汉 玉质皇后之玺 [专家点评]西汉玉质皇后之玺西汉玉质“皇后之玺”印为白玉质,螭虎钮。1968年发现于陕西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后的长陵约一千米。有人推测可能原为吕后便殿内供祭之物。但也有人认为不会是吕后用印。不管如何,这枚玉印的出土,却验证了《汉旧仪》中“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的记载并非传说。此玉玺印文对角疏密呼应,转角圆和,线条温润典雅,为玉印之上品。
[专家点评] 西周 倗季凤鸟大尊 [专家点评]西周倗季凤鸟大尊西周倗季凤鸟大尊通高达49厘米,身长达41厘米,胎体厚重,质地精良,保存状况良好。大小凤鸟通身均装饰鳞状羽纹,繁复而美观。这件凤鸟大尊的时代为商周之际,应出自陕西、河南地区的贵族墓中。
[专家点评] 汉 雕蟠螭剑饰 [专家点评]汉雕蟠螭剑饰东汉雕蟠螭剑饰长9.8厘米,玉白色。俯视呈长方形,侧视呈拱形,一端下部有长方形穿孔。上面饰浮雕大小螭虎各一只,曲身卷尾,侧首相望,作奔戏状,形象生动。该器物1973年出土于江西省南昌市塘山乡七里村汉墓,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