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一) 上篇释迦牟尼眼里的宇宙与生命佛陀降生后,有一天,他发现整个生命的问题,不外乎就是:在老、病、死的严密控制下,生命毫无意义。也许是有了对作者生活经历的了解,开始拿到《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的时候,我毫不怀疑这是一部充满诚意的书;而仅仅翻阅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我几乎已经可以肯定,我最初的判断也将是自己最终的评价。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 放大光明一切习气菩萨坐菩提树下,以慈忍力降伏众魔。由于识神入胎,与色质组成具有情识之胞胎。空中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等落英缤纷;七宝莲花涌现,环绕菩提树周匝,遍满三十六由旬。
让人深思的禅语小故事六则 禅语小故事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开始,“禅”作为一种“可意会,难言传”的修行法门,延续至今而未见衰退。而品阅古往今来的禅语故事,更能发掘出人生的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生命更加充实丰富,让见地更加深邃明达。禅语故事(五):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禅语故事(六):解铃还须系铃人从前有一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_宗教信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这法界的众生,各有各性。佛法界不大不小,非去非来;微尘世界,交映莲台。今天还讲这个十法界。第一个讲到佛法界。这个“不大”,就是没有贡高心。因为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的,你若说他去,去个什么地方?就是因为这十法界都是由人修成的。人,不离现前一念心。所以第二个是菩萨法界。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