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结果变成一场灾难,至今无法挽回

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于此同时郑振铎等考古学家,在得知乾陵被无意中被发现墓道后,...阻止了郭沫若要发掘乾陵的计划,终于国家做出了十年之内不开帝王墓,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的决定。作为一个资深的历史学者,郭沫若当然想找到《永乐大典》一睹为快。

郭先生力主挖掘皇陵,先拿定陵试手的挖掘现场老照片,教训惨痛!

经过数月挖掘,考古队终于找到万历皇帝地宫入口,考古队员正在取砖。地宫中殿,照片中有三个宝座,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不幸的是,1966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焚。考古人员正在万历皇帝棺内提取文物。万历皇帝棺椁打开后的实拍图,其身体早已腐烂,只剩骨架,侧卧曲肢,葬姿奇怪。地宫出土的万历皇帝纯金皇冠,这个皇冠是由金丝编织起来的。万历皇帝龙袍,发掘时因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谈谈那些生前风光死后陵墓遭受浩劫的皇帝们

v1、汉武帝茂陵汉武帝的威名妇孺皆知,他的陵寝也是西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前后修了53年,陪葬品也是极其丰厚,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陪葬左右。但是汉武帝入葬4年后,便出现了被盗现象,此后多次被盗,但是真正对茂陵造成极大破坏的是3次明目张胆的盗墓。第一次是西汉末年赤眉军大规模盗掘了茂陵,史书记载动用了上万人搬陪葬品,搬了几十天都没有搬完,更加可恨的是赤眉军竟然对西汉皇陵中女尸行苟且之事,骇人听闻。

奢华的古墓:出土5100多件文物,红蓝宝石等7000多颗玉800公斤

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亲王,墓内出土珍贵文物5100多件,堪居已发掘亲王墓之首。梁庄王墓据考证是梁庄王与王妃魏氏的合葬墓。据中国地质大学专家鉴定,该墓出土仅金器的重量就达10余公斤,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文物用金量高达200公斤,用银量400公斤,用玉量800公斤。

明十三陵 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距京城约50公里,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湖北挖掘明代「 ”宝藏”,出土2块金砖,文物专家:估价至少1亿元

历史对于明朝有一个很公正的评价,那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以说这个有布衣建立起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然而,封建王朝都有一个宿命,那就是国运不会超过300年。在明朝几百年历史中,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文化隗宝,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一座座古墓。要说明朝最宏伟的古墓,非明十三陵莫属,尽管现代的考古家很想挖掘十三陵,但由于古墓基本没有被破坏,不需要抢救性挖掘保护,因此国家仅批准了挖

清朝帝王将「 ”佛牌”戴在头顶,不是原创,他们是向这些老师学来的

清朝皇帝的服饰是有严格规定的,并形成了一种制度。为什么清朝的皇帝要把佛像戴在头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说法。而把佛像戴头上,发挥到极致的,应该是在明代。这个阶段,还没有正式把佛牌当成皇帝专用的装饰。这三件佛牌的主人是万历皇帝和皇后,其基础为金质,但佛像已经由金质,变成了玉质。同定陵的佛牌相比,这件佛牌不论在材质上,还是在做功上,都比定陵万历皇帝的佛牌要精致许多。

不长草也不落鸟,西夏王陵埋藏着多少秘密?

西夏王陵——为何不长草,也不落鸟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座落在贺兰山东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生活在贺兰山麓的党项民族以原始部落游牧生活方式为主,而且西夏王陵周围也多是牧民放羊牧牛的好地方,可是为什么唯独这王陵寸草不生呢?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