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

帝王中最特殊的存在,至今关于他的面相都争议不断,堪称最丑皇帝

而朱元璋的边幅,究竟若何,为什么关于他的长相会有两种判然不同的描述呢?是以,至少按照元末的审美观,朱元璋的长相并不会有何等的难以入眼。后来,因为明朝统治的络续沦落,到了万积年间,民间有关朱元璋的画像,获得了进一步的丑化。然则,在皇宫中所藏的画像中,朱元璋依旧是雍容富贵的帝王之相。这时代,他的儿子,朱棣,为了权力,成为了第一个丑化他的人。

燕王妃徐氏率不足一万的老弱病残如何抵挡住了十万精兵的进攻?

徐皇后作古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的筹算。朱棣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时,建文帝诏令李景隆乘机率朝廷军进围空虚的朱棣老窝北平。布置防御之事均由徐皇后批示。徐皇后临危不惧,悉心作好放置布置后,亲自上前方作战,并将铠甲火器发给将士、老公民的老婆儿女,带动他们登城协同拒守。年届40岁的徐皇后被封为皇后。徐皇后充裕施展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除一如既往地关心丈夫的饮食起居外,经常用指导的体式对朱棣发生积极影响。

原创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那明十三陵如何得名,还有三位去哪了?

很多皇陵群集在一路,就是皇家陵寝,对照有名的有明代十三陵,这是一座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安葬着大明十三位帝王。大明有16位皇帝,此外3位因为各种原因,无缘入驻。明孝陵是古代皇陵之首,历经600年风雨,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朱棣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一个月后,朱祁钰作古,死因不明。朱祁钰由此也成为,明朝迁都后,独一没有入驻帝王陵的明朝皇帝。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 明成祖朱棣即帝位

1402年07月30日明成祖朱棣大祀南郊,即帝位。在612年前的今天,1402年7月30日,明成祖朱棣大祀南郊,即帝位。。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1402年7月13日,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南京。1405年7月11日,中国明朝皇帝朱棣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从太仓出发,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史称郑和下西洋。

永乐大典编撰成书

《永乐大典》开始编纂是在明永乐元年。1404年编完,命名为《文献大成》。不久明成祖朱棣认为该书内容不够详备,不符修此书的原意,故而又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等参与,重新编修。这次参加编校、抄写的达2100多人,历时5年,于永乐六年即1408年12月14日完工,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总计近22900卷以上,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亿7千万字,赐名《永乐大典》。网络配图该书为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宏大的类书。

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

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筑城设天津卫。清朝,天津升卫为州,升州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至今。网络配图明成祖并下令设立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在当时统称“三卫”。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以拱卫将建立的京师和维持当地的安全。

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1421年2月2日明朝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网络配图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明成祖朱棣继帝位

在615年前的今天,1402年7月17日,朱棣继帝位。网络配图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受封为燕王,指挥了洪武朝的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并取得大胜。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然而他多疑好...,靖难之役后...死多位建文帝忠臣。去世后有16名妃子被迫殉葬。

明成祖朱棣大祀南郊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1402年7月13日,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南京。1402年7月30日,明成祖朱棣大祀南郊,即帝位。1405年7月11日,中国明朝皇帝朱棣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从太仓出发,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史称郑和下西洋。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

1398年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元炆即位,称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同日,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是为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朱棣打着“请君侧”的旗号,向南京进攻,这次战役号为“靖难”。战争持续三年,朱棣以北平为基地,经过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于1402年7月13日攻下首都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