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

从「 ”烽火戏诸侯”看东周初年的势力演变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周朝都城镐京,周幽王被...,西周灭亡,儿子宜臼被尊为周平王,这场历史事件也被作为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史记》这是我们熟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的故事,整个过程看上去合情合理却又有戏剧性,那么烽火戏诸侯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此委巷小人之谈。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吓坏了的晋文公做了一个梦||春啊那个秋

宋国向晋国求救的时候,晋文公重耳是不想和强大的楚国动手的。种种迹象表明,重耳其实并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晋文公好像一直都充当着一个另外一个角色。重耳仍然没有开战的决心。这一仗名义上是为了救宋国,实际上是晋国立威之战。所以晋文公重耳非常忐忑,往好里说,这个人一直对于战争心存敬畏。大战在即,晋文公重耳还在犹豫,担心得连觉都睡不好,还不停被噩梦惊醒。

「 ”三家分晋”:晋国走向分裂的必然趋势

晋国是周王室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国号初为唐,后来改为晋。晋国是春秋四强国之一,自晋献公始,晋国逐渐强盛,晋文公成为霸主,晋悼公统治时期,独霸中原,晋国霸业达到了巅峰。

晋国公族后裔的韩氏为什么能躲过晋国的两次公族大清洗?

在春秋前期,晋国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公族大清洗:一次是长达几十年的「”曲沃代翼”,一次是晋献公屠戮曲沃旁系分支。这两次大清洗导致「”晋国无公族”,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不过说两次大清洗导致晋国的公族完全消失倒也不恰当,因为最后瓜分晋国的三家大夫中的韩氏就是晋国公族的后裔。那么身为晋国公族后裔的韩氏为什么能躲过晋国的两次公族大清洗呢?晋国韩氏的先祖是曲沃城第一代主人曲沃桓叔的庶子万,他在「”曲沃

一年之内,晋国3换首辅大臣,惨烈宫斗的获胜者为何是个政坛小白

本期话题公元前621年,晋国举行了一次足以改变整个国家历史与命运的大蒐礼,即历史上著名的「”夷之蒐”。这一次大蒐礼,将晋国延续了8年之久的五军十卿制改为了三军六卿制。军制变化之余,诸卿之中最重要的职位即中军元帅的竞争更是惨烈至极。高居司空之位的士榖败下了阵来,晋侯的叔叔狐射姑也败下了阵来,最终获得胜利的竟然是此前未曾崭露头角的政坛小白赵盾。这场蹊跷的首辅大臣之争背后,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黑幕呢?公元

文史宴:西周灭亡后出现两个周天子,互相卖地给诸侯导致王室衰微

文/平沙无垠「”二王并立”乃是两周之交的一件大事,惜乎太史公手头史料不够丰富,致使此事于《史记》失载。然而,《左传》《竹书纪年》(无论今本古本)与新近发现的《清华简·系年》均交代了此事件的许多材料。尤其是《系年》的记载,让我们了解到周平王的东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件,而是历经了三十多年的一个漫长过程。平王派与携王派的互相征战,也是导致王室卑而诸侯起的一大直接原因。毕竟,两派的对立,使得双方不得不以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