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

韩、赵、魏三家扳倒智氏,拉开了战国混战序幕(一)

说到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就不得不说到它们的老东家晋国。春秋时期的晋国,为五霸之一,春秋大部分时间都是晋国与楚国相互争霸,可谓盛极一时。晋国六卿是指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其中的家族首领们担任...要职,轮流执政,出将入相,世袭官爵。与鲁国三桓不同的是,晋国势力强大的大贵族并不是晋国的公室,也就是说和晋国国君没有兄弟叔侄的关系。

虎父无犬子,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确立中原霸权

晋献公雷厉风行,除政敌、掌...、开疆土、促农耕,若以这样的状态终此一生,晋国依然能够位居大国之列,但晋献公竟然欲铲除亲生儿子,因此遭到史书的集体唾弃。晋献公反其道而行,利用战场锻炼的百战之士,迅速占领周边小国,如荀国、魏国等,强势打击内迁的骊戎,迫使其加入晋国防御体系,进而开疆拓土实现以战养战,弥补晋国减少的劳力与财富,社会得到稳定并迅猛发展。

晋国的封立,都是周公的运筹,只是他算中了开头,却没算中结局

摘要春秋时期多国并立,各国之间争斗不断,各国内部矛盾重重。传奇一时的春秋五霸,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史事密档?风光一时的晋世家,究竟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平淡无奇到如日中天,最终走向没落的?本篇文章,从《史记》入手,探析晋世家的成败兴亡。从周公运筹帷幄助晋成国,到六卿勾心斗角晋分三国入手,深度剖析晋世家的历史档案。

六百里东周王室,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洛阳一城之地的?周朝衰亡史

国祚悠长的周王室是如何衰亡的呢?周平王东迁丧土,周桓王伐郑失威,周赧王攻秦失国。周幽王是有妇之夫,王后是申国公主,且生有一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周平王东迁洛阳,放弃被戎人占据的关中之地,领地仅存六百里,平王东迁拉开了东周王朝的序幕。郑周繻葛之战王室衰微,五伯主政。齐国离周王室相对较远,因此并没有侵占王室领土,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成为霸主。晋国跟周王室接壤,因此晋国对王室领土的侵占较多。

彻底改变晋国历史走向的赵宣子,其政治手腕有多狠辣?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历史时刻,晋襄公决定在五军的基础上舍弃两军,重新恢复三军的建制,并决定于第二年春在夷地举行大蒐礼。担任中军佐的赵盾,谥号赵宣子,又被称为赵孟、宣孟,是赵衰与赤狄廧咎如之女叔隗所生的儿子。然而并没有,因为先克真正想要举荐的并不是狐射姑,而是赵盾。

秦晋河曲之战的胜与败:秦国不胜而胜,晋国不败而败

秦晋冲突随着秦穆公和晋襄公的先后去世,秦晋两国的争端本来已经告一段落了,然而由于赵盾在令狐突然背信、不宣而战,再次以野蛮行径对秦军造成重创,引起了秦康公的极大震怒,秦晋之间的第二轮冲突便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下宫之役探微:士会的奇妙之旅——兼论「 ”范武子之法”诞生的背景

献俘仪式结束后,士会又带来了晋景公的致意,希望天子能够亲自任命士会担任晋国的正卿兼太傅。《左传》引用晋国大夫羊舌职的话说: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在晋国急欲与王室搞好关系的档口上,这件事情究竟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讨得天王的欢心。刚刚受命为正卿的士会再次亲自出马,带领勤王大军直捣王城,这场王室内乱仅仅持续了几个月,就被迅速平定了。

晋国带13国联军攻打秦国,秦国用这招轻松化解

1.秦晋恩怨你印象中的秦国可能是个威武莽汉子,力挫六国,打得别人各种哭爹喊娘,而在秦国还没走到「”进化”顶端,成为「”虎狼强秦”的春秋时期,他们大多数状态其实是弱小可怜又无助的。秦国经常被人欺负,尤其是被当时的世界霸主晋国变着花样欺负。秦晋两国从「”秦晋之好”,走到秦晋世仇,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主要责任还是在晋国。像一对好朋友闹绝交一样,好的时候,他们有「”泛舟之役”,有「”我送舅氏,日至渭

百年世仇,亡秦必楚,秦楚究竟有怎样的恩怨纠葛?

秦楚之间的恩怨纠葛可能要追溯到周朝,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在分封制度下,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到后来周王室不仅没有办法控制各路诸侯,反倒被这些诸侯限制,这就是最早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割据纷争不断,经过兼并之后,春秋五霸登上历史舞台。这五个诸侯国就有秦国和楚国,这便是秦楚之间最早的渊源。

命运多舛的范氏:西周时二度被灭国,逃入晋国近三百年后被灭族

在晋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范氏,其实早期在周王国是一个极为尴尬的存在。范氏本为祁姓,祖上为尧帝之后的陶唐氏。西周初时,因为陶唐氏随同殷商遗族造反,被周公所灭,其后裔被西迁至渭河平原上的杜。而陶唐氏故地,则被封给了成王之弟叔虞,后来发展成了晋国。周宣王晚年,因为怀疑杜伯与内宫小妾私通,将他无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