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

清末甲午战争“广甲”舰管带吴敬荣的简介

  管带即是舰长,在甲午战争中的“广甲”舰,它的管带叫做吴敬荣。吴敬荣(1864——?),字健甫,安徽休宁县人。父亲吴子麟,在天津水师学堂学习矿务。1874年,清 *** 选派第三批官学生出洋,吴敬荣入选,被派往美国学习。回国后,派往北洋水师,积功至蓝翎五品军功补用千总...

晚清外交的困境:“我的老师正是我的敌人”

晚清外交的困境:“我的老师正是我的敌人”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这三次大规模的“救国救民”运动,前两次是向西方学习,而后者则逆之而行。这些都没有真正实现了“救国救民”的目标,其深层原因在于...

揭秘晚清时期驻美公使几乎被广东人包揽

  自陈兰彬1875年首任晚清驻美公使以来,至1911年9月武昌起义爆发,晚清最后一任驻美公使张荫棠辞职回国,36年8任驻美公使,除第四任崔国因是安徽太平人,第五任杨儒是辽宁铁岭人外,其余6人全部是广东人。  广东与国外接触较早,人们思想进步,教育先进,生活富裕,这在晚...

谁创建了晚清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非孙中山!

   孙中山在英文回忆中提到The Young China Party时,用的字眼是“join”(加入,投身),如果这个The Young China Party就是兴中会的早期英文名称,那么,它显然不是孙中山创办的。种种迹象表明,郑观...

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

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  鸦片战争后期,林则徐、魏源相继提出了较为久远的海防大计。  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草拟了一份《海洋水师规章》,初次规划了树立中国近代水兵海防的计划。  同治十三年,清廷进行了中国近代首次海防大评论,左宗棠的“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

揭秘:清末隆裕太后为何退位后力挺袁世凯登基?

揭秘:清末隆裕太后为何退位后力挺袁世凯登基?  晚清有一位绝代美眉,这位美眉如果不嫁给光绪皇帝,也许就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了!可偏偏被她姑妈当作稀世珍宝发掘出来,而且特意安排了一场婚姻盛宴,在太和门“走水”之后,冠冕堂皇地成了光绪皇帝的正宫皇后。倘...

清末地方财政依靠鸦片种植支撑 产值超过中央财政

  1908年,四川的支柱产业“鸦片”大丰收,产值高达3500万两,其中2300万两,完全依靠省内就地销售,这极大地拉动了内需。这一产值,甚至超过了当年中央财政的收入。当年,大清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两白银,创历史之最,但是,中央财政只掌握区区...

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张仲炘第三,翁同龢第一

晚清时期的没落,其实离不开清朝廷的腐败现象,干实事的功臣却被一些庸臣所阻扰,仗着嘴上口花花就让那些拼命在外的功臣百战功成一朝散.下面就来看看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没有他们的话,或许历史将会改变:翁同龢王伯恭所记述的一段亲历:“甲午战前,翁同龢一力主战,李鸿章言不可轻开衅...

左中棠简介 晚清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左中棠生平

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对左宗棠也十分器重,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

晚清乱政下的死亡滋味

徐致靖进了刑部的大牢,随着时局的发展,死罪虽免,却依旧命悬一线。因为朝政向后转,保守派猖獗,还是要杀人。在牢里,徐致靖开始家人还能探视,后来连探视都不允许了。关在牢里的徐致靖,肯定是要杀的。但八国联军打来得太快,西太后走得过于匆忙,只来得及把珍妃丢到井里,已经来不及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