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其实是司马家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 历史是残酷的,也是无奈的,可能司马家没有想到,在他们到达顶点的时候,也是他们走向衰亡的时候。有人说司马家把握住了历史的局势,从而篡夺的政权。其实不然,说是司马家选择了历史,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司马家,从一开始司马家就是被动的。此时司马懿想要回头却已经晚了,他的生命、荣耀与宗族已经和曹魏这辆战车紧紧绑在了一起,无法回头。
魏吴之间打仗就像商量好了一样,真实历史更有趣 吴国在抵御魏国进攻过程中,有不少战胜魏军的名将。吴国刚打胜一仗就觉得魏国不行了,便又主动进攻。魏军主场作战,当然有优势。仗也不能每年都打,魏吴之间也平静了几年。魏军经过筹备后主动出击,这次魏军取得了胜利。魏国和吴国之间就是拉锯战,基本主动进攻方都会失败。这就导致了很多历史阶段都有南北拉锯现象。文学作品让一段历史为人熟知,让人们对其感兴趣。但是要想了解更多,还是要查看真实历史。
刘备称帝后,曹丕为何不把汉献帝送到蜀汉?如果真送去,会怎样? 公元220年,汉献帝宣布退位,曹丕三次推辞,但汉献帝太「”热情”,非要让曹丕称帝,无奈之下,曹丕只好昭告天下,受禅称帝,史称曹魏。见曹丕称帝,刘备也忍不住了,第二年,便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当已经退位的汉献帝,听闻刘备称帝的消息,是仰天长笑,其中辛酸,恐怕只有汉献帝自己才懂。从起事开始,刘备便以皇叔自居,所做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匡扶汉室,但汉献帝还活着,刘备却在成都,刘备的做法,似乎是自己在打自己的
为何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和王昭君嫁儿子名垂千古,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前者是为了个人的私欲,后者则是为了大汉与匈奴之间的数十年和平相处。一个自私,一个伟大,自然是一个遗臭万年,另外一个名垂青史了。曹丕纳庶母入宫魏文帝曹丕,总体而言,还是一个相对贤明、有理想的君主。
执念难平还是穷兵黩武?刘备东征与诸葛亮北伐,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诸葛亮不仅不反对刘备东伐,而且还在自己做了蜀汉实际控制人以后,发动了更加持久的北伐战争。那么,刘备和诸葛亮发起一场场对外战争,究竟是因为执念难平还是穷兵黩武呢?刘备诸葛亮一、刘备东征留下的谜团公元221年5月,刘备称帝还不到1个月,就东征孙吴,誓要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
曹操共15位夫人,其中"有故事"的有3位,她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她是曹操明媒正娶的第一位夫人,跟曹操的同乡。由于丁夫人一生没有生育,所以抚养了曹操第二位老婆刘夫人所生的曹昂。但卞夫人依然异常尊重丁夫人,视之为"大姐"。在曹丕称帝后,把她封为了"太妃",这是第五位。
历史上,曹丕继承的是曹操的爵位魏王,而不是曹操的官职丞相 首先,曹丕法理控制范围就是魏国王国,他的实际权利远远不如曹操来的那么理直气壮,曹操是自己打下来的,曹丕只是继承。其次就是官职问题,曹丕的魏国也是有丞相的,和汉帝国一样,丞相的权利非常大,大到可以制约曹丕。曹丕篡位是一个帮助刘备孙权篡位的行为。历史上,曹丕称帝以后,借南征的机会收取了臧霸的势力。
曹魏国祚五十余年,历六世而亡却无一昏君,可惜却被权臣夺位 曹魏的历史应该从建安十八年开始算起,因为这一年曹操晋封为魏公,魏国始建,到265年司马炎逼末帝曹奂禅让建立晋国为止,曹魏国祚一共五十余年。曹魏立国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它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六世却无一昏君,这在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可惜却被权臣夺位。多亏曹魏抵抗强敌数十年,它若不亡历史或将被改写。
曹丕一上台就任命此人为太尉,孙权获悉后哈哈大笑,大呼曹魏要亡 孙权,东吴国君,尽管晚年昏庸,但也不失为一位有为君主。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执掌东吴大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此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使得东吴地盘面积大为扩大。黄武元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黄龙元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按理,这样一个人应该喜怒不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