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禅代的文物见证 汉魏禅代的历史意义汉魏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朱子彦教授在《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中对此评价道:公元220年,曹魏代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禅让,是一次了不起的创举,也是中古史上颇具研究价值的一件大事。
曹丕和刘备都一前一后称帝,孙权为何直到十年后,才登基称帝 《三国志》记载,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既然是三国鼎立,那么魏蜀吴三国的情况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可为什么曹丕、刘备一前一后称帝后,孙权却直到229年才称帝呢?要知道,那时候,刘备已经于223年去世,曹丕也已经在226年去世,无论魏蜀,都已经是第二代皇帝了,孙权怎么会那么沉得住气呢?我认为,孙权之所以迟魏蜀近十年才称帝,主要有以下原因。
魏蜀吴三国,为什么最强的魏国最先「 ”灭亡”的? 文/魁说历史导语:从公元220年,魏国曹丕篡位称帝开始,随后刘备和孙权依次称帝,标志着历史的车轮正式迈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曹魏占据中原大部,实力最强,东吴占据江东及荆州,实力次之,西蜀占据益州和汉中偏僻之地,实力最弱。到公元280年,晋国灭掉吴国,这六十年间,魏蜀吴三国争斗了几十年,最终三家归晋。
一次逆转历史风云的「 ”酒驾”事件,曹植的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 ”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我们熟知的许多文人和艺术家都属典型的「”酒纵才情”,酒赋予了他们创作灵感、也为他们的作品带来了灵魂。李白是诗仙亦是「”酒仙”、张旭也因酒后狂草被称为「”张颠「”……唐代大量诗人和艺术家都嗜酒,酒文化因此与唐代文学艺术紧密捆版到了一起,造就了无数「”文坛风流人物”。唐代的奔放文风承自「”建安文学、魏晋风骨”,而魏晋文风的风流人物曹植(曹子建
司马家族夺权的时候,曹操的老部下,就没人站出来打抱不平吗 曹氏家族「”前人栽树”,司马家族「”后人乘凉”,这件事,让后人叹惋不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但他已经去世了,总不可能从棺材里跳出来,指责司马懿吧。不过,曹氏家族还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活着啊,他们为什么也不站出来,对抗司马家族,保曹魏江山呢?要知道,曹操当年以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出名。很多人都在曹操的提拔下飞黄腾达。现在曹魏家族落难了,正是他们站出来,振臂一呼,报主隆恩的时候。他们为什么却不报恩呢?
袁绍二子相争曹操得利,刘备死后诸葛亮实控,蜀汉危而复安 虽然袁绍手下有些地盘叛降曹操,但袁绍回到邺城,收拾残兵,稳住脚跟,很快就基本上都打回来了。河北对曹操来说,依然是最大的威胁,只是袁绍暂时失去了大举进攻曹操的能力而已,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来恢复元气。对曹操和袁绍双方来说,官渡之战最大的意义是,袁绍倾国而来,本来想一举荡平曹操的势力,但是曹操扛住了这一波冲击,活下来了。这之后曹操才先帮助袁谭解围,在河北站稳脚跟,开始进攻袁尚。
在三国纷乱之后,「 ”魏晋风骨”不折,「 ”三曹七子”屹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最明显的标志是文论的产生。在这个时期学术思想逐渐的多元化,文学创作的文学性也在增强。建安是年号,建安文学的代表主要有三曹七子,建安七子主要是孔融、陈林、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在这里面王粲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品是《登楼赋》,除此之外,比较出名的还有女文人蔡文姬,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曹氏父子的慷慨悲歌,一起来重温一下 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文学体裁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内容也由歌功颂德向着「”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文质兼美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活跃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其中,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无论在政治,还是在文学上都处于领袖地位。建安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曹氏父子的提倡,当时许多文士汇于邺下,公唱和,结为文友,「”出则接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曹丕《与吴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