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从用人制度上看,为什么曹丕能篡位而曹操不能

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荀彧阻止曹操加九锡?不仅颍川荀氏没有反对,其他家族也没有反对,曹丕篡汉几乎是平静无波澜的。曹操在各方各面都要胜过曹丕,为什么世族能眼睁睁看着曹丕篡位却不能看着曹操篡位?很简单,那就是用人制度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来解析这个问题。

三国时期,哪些人能镇住司马懿?只有六个

能镇住司马懿的人,只有六个,这六个人分别是谁?曹丕在世时,司马懿辅佐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胜,曹丕四十岁去世,英年早逝,去世前,曹丕命令司马懿和曹真等辅佐魏明帝曹叡。曹叡在世时,司马懿也是不敢乱来的。除了曹休和曹真,能镇住司马懿的,只有诸葛亮了。诸葛亮不用多说,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家,为什么说诸葛亮能镇住司马懿?总结一下,能镇住司马懿的,整个三国时代,似乎只有曹操、曹丕、曹叡、曹休、曹真和诸葛亮六人。

三国归晋,其实是司马家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

历史是残酷的,也是无奈的,可能司马家没有想到,在他们到达顶点的时候,也是他们走向衰亡的时候。有人说司马家把握住了历史的局势,从而篡夺的政权。其实不然,说是司马家选择了历史,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司马家,从一开始司马家就是被动的。此时司马懿想要回头却已经晚了,他的生命、荣耀与宗族已经和曹魏这辆战车紧紧绑在了一起,无法回头。

魏吴之间打仗就像商量好了一样,真实历史更有趣

吴国在抵御魏国进攻过程中,有不少战胜魏军的名将。吴国刚打胜一仗就觉得魏国不行了,便又主动进攻。魏军主场作战,当然有优势。仗也不能每年都打,魏吴之间也平静了几年。魏军经过筹备后主动出击,这次魏军取得了胜利。魏国和吴国之间就是拉锯战,基本主动进攻方都会失败。这就导致了很多历史阶段都有南北拉锯现象。文学作品让一段历史为人熟知,让人们对其感兴趣。但是要想了解更多,还是要查看真实历史。

刘备称帝后,曹丕为何不把汉献帝送到蜀汉?如果真送去,会怎样?

公元220年,汉献帝宣布退位,曹丕三次推辞,但汉献帝太「”热情”,非要让曹丕称帝,无奈之下,曹丕只好昭告天下,受禅称帝,史称曹魏。见曹丕称帝,刘备也忍不住了,第二年,便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当已经退位的汉献帝,听闻刘备称帝的消息,是仰天长笑,其中辛酸,恐怕只有汉献帝自己才懂。从起事开始,刘备便以皇叔自居,所做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匡扶汉室,但汉献帝还活着,刘备却在成都,刘备的做法,似乎是自己在打自己的

为何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

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和王昭君嫁儿子名垂千古,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前者是为了个人的私欲,后者则是为了大汉与匈奴之间的数十年和平相处。一个自私,一个伟大,自然是一个遗臭万年,另外一个名垂青史了。曹丕纳庶母入宫魏文帝曹丕,总体而言,还是一个相对贤明、有理想的君主。

执念难平还是穷兵黩武?刘备东征与诸葛亮北伐,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诸葛亮不仅不反对刘备东伐,而且还在自己做了蜀汉实际控制人以后,发动了更加持久的北伐战争。那么,刘备和诸葛亮发起一场场对外战争,究竟是因为执念难平还是穷兵黩武呢?刘备诸葛亮一、刘备东征留下的谜团公元221年5月,刘备称帝还不到1个月,就东征孙吴,誓要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