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话绝非仅仅是一种豪言壮语。历史虽由大人物书写,大人物成就的大历史背后却总少不了许多籍籍无名的角色;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其实我们还是能够寻找到许多这样的「”有责匹夫”。在兴亡时刻,他们可能也会是救国的重要力量尽管历史上没有留下过他们的姓名,但他们曾如何撬动过历史、在兴亡时刻中如何一改天下危局,史书上却留下过
曹魏不过三代帝王,为何衰败至被内部司马氏吞噬?此人最为关键 东汉末年曹操参加群雄逐鹿,曹魏势力自此成。谁曾想,曹魏不过三代帝王,百年不到,竟衰败至被内部司马氏吞噬,让人费解。此人存在是最为关键的。魏王曹操离世后,世子曹丕即位,不满足王爵和王国的称呼,继而代汉。另外,逐渐将已经趋于腐朽的察举制淘汰。可惜,曹叡当了十三年皇帝又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曹芳七岁继位魏帝,主少国疑之际,士族代表司马懿和宗室代表曹爽共同辅政。曹爽是曹魏名将曹真之子。
魏蜀吴三国,为什么最强的魏国最先「 ”灭亡”的? 文/魁说历史导语:从公元220年,魏国曹丕篡位称帝开始,随后刘备和孙权依次称帝,标志着历史的车轮正式迈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曹魏占据中原大部,实力最强,东吴占据江东及荆州,实力次之,西蜀占据益州和汉中偏僻之地,实力最弱。到公元280年,晋国灭掉吴国,这六十年间,魏蜀吴三国争斗了几十年,最终三家归晋。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放手一搏,他和司马懿两人鹿死谁手? 当时曹爽手中握有随行的禁军和城外的数千屯田兵,最为关键的是天子曹芳在手,司马懿虽然胁迫了郭太后,但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只要曹芳宣告司马懿谋反叛乱就足够司马懿手忙脚乱的了,所以曹爽的智囊大司农桓范就建议曹爽和天子曹芳前往许都,然后以许都为大本营召天下兵马勤王,应该说桓范此计很有见地,那么曹爽如果听从桓范之言放手一搏,他和司马懿两人鹿死谁手?
孙綝:二宫之争后续下的「 ”曹爽” 在三国时代中托孤大臣可以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当中有人千古留名比如诸葛亮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有人则是专权窃国的逆贼比如司马懿,也有的被...的一无是处成了后来者纷纷嘲讽的对象比如曹爽,一般托孤大臣去世之后将自己的权利交给合适的接班人,而这个接班人不仅要肩负国家的重担还要肩负自己家族的命运。
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废曹芳自立,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在小说和衍生的戏剧当中,司马懿都是以白脸奸臣形象出现的,奸诈狡猾,专权跋扈,有不臣之心,与鞠躬尽瘁、忠君爱民的诸葛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有个问题是,既然司马家一直有取曹魏而代之的想法,那为什么已经大权在握,消灭了所有政敌的司马懿,没有废掉昏聩的曹芳,自己称帝,还为曹魏朝廷做了很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说他是奸臣又好像又有点说不通。那么司马懿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呢?
晋国能够最终统一三国,离不开这位不打仗只请客吃饭的牛人 从来不打仗,光凭嘴炮,还假仁假义,喜欢一步步蚕食,今天占一点,明天吞一点,反正时间多的是,慢慢熬慢慢磨,这样的将军古往今来估计就只有三国后期的羊祜了吧。而羊祜身上的标签则是战略家,这个名头可比那些冲锋陷战的名将来的更高级、更安全,几乎无性命之忧。
司马氏篡魏可以如此顺利,全靠曹氏队友送上门,捡了大便宜 曹爽是曹操养子,大司马曹真的长子,曹睿去世之后,其和司马懿一并成为托孤大臣,辅佐年纪八岁的少帝曹芳。也正是因为曹爽同为曹魏宗室,他的这些行为并没有遭到其他曹氏政权人物的防抗,可以说一切都极为顺利。此时的曹芳已经17岁,早就懂事,再加上郭太后被软禁,满朝上下倶知曹爽嚣张跋扈,曹爽这个罪名可谓实打实。也是在此时,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昭立即亲率二十六万大军征讨诸葛诞,于次年尽诛反贼。
「 ”高平陵政变”——阴谋与腹黑的胜利 高平陵政变是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掌握的关键事件,大将军曹爽则被夷灭三族,魏国政归司马氏,其所凭借的不过是区区三千甲士和太后的一纸空文,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说到高平陵政变先说一下高平陵,高平陵是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位于汉魏洛阳城洛水之南大石山。高平陵首先从司马懿取得拒蜀胜利与曹爽共同辅政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