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魏国君主——专表

魏文帝——曹丕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

曹爽是怎么断送掉曹魏江山的?真相是什么

你真的了解最能够阻止司马懿夺权的人,因为自己的单纯,亲手断送了曹魏江山吗?以郭太后名义的关闭城门,占领兵器库,又派人占据了曹爽兄弟的军营。随后向皇帝、曹芳上书,列举曹爽的罪责,请求解除曹爽的职务。这个事变被称为高平陵之变,自此后曹氏势力衰弱,大权旁落司马氏,为日后司马炎篡位奠定基础。不同的是,其他人只想罢黜曹爽,而司马懿是想要他的命。大权最终都落在司马氏手上,曹爽的失败敲响了曹魏政权覆灭的丧钟。

司马懿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优势 竟然能耗死三代帝王

当他看到司马懿承诺说,只要他交出象征着兵权的符印,他就可以无事之时,曹爽居然愚蠢地相信了。时间一长,司马懿的实力就不可小觑了。此外,司马懿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活得比一般人都长。

曹爽压制司马懿十年,最后为什么被翻盘了?

>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政权,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漫长过程。>正史中,曹操曹丕从未说过司马懿不可掌大权,《三国志》和《晋书》里都没有这种记载。>如何曹操当真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重用,又怎会让他给自己的继承人曹丕做亲信?

尹大目:被司马懿蒙骗,六年后报仇雪恨

曹爽和司马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竞争对手。司马懿用这种方式削弱曹爽的抵抗意志。>殿中校尉尹大目的悲剧>要小编来说,司马懿这个做法不太地道。司马懿打了自己的脸,但归根结底是得到了好处。尹大目其实算是曹爽的亲信,他也信了司马懿的话,保证曹爽能够活命。>尹大目的复仇>“高平陵之变”只能说让司马懿初步掌握了曹魏的政权,但是还有一帮刺头等着司马氏去撸掉呢。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手了他的权力。

曹爽之死:危急关头不听此二人之言,终将曹魏江山送给了司马氏

为此,曹爽劝说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太傅其实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荣誉职位。面对曹爽的损招,司马懿表现的相当淡定,可以说是逆来顺受。为了躲避曹爽的风头,司马懿主动称病,躲回了家中,不再参与朝中大事。于是,在曹芳和曹爽一行人出城后,司马懿立即在洛阳内发动政变,他以素来和曹爽不和的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城的各个城门。志大才疏的曹爽想了一夜,决定交出兵权。

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如果放手一搏,他和司马懿两人鹿死谁手?

当时曹爽手中握有随行的禁军和城外的数千屯田兵,最为关键的是天子曹芳在手,司马懿虽然胁迫了郭太后,但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只要曹芳宣告司马懿谋反叛乱就足够司马懿手忙脚乱的了,所以曹爽的智囊大司农桓范就建议曹爽和天子曹芳前往许都,然后以许都为大本营召天下兵马勤王,应该说桓范此计很有见地,那么曹爽如果听从桓范之言放手一搏,他和司马懿两人鹿死谁手?

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废曹芳自立,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在小说和衍生的戏剧当中,司马懿都是以白脸奸臣形象出现的,奸诈狡猾,专权跋扈,有不臣之心,与鞠躬尽瘁、忠君爱民的诸葛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有个问题是,既然司马家一直有取曹魏而代之的想法,那为什么已经大权在握,消灭了所有政敌的司马懿,没有废掉昏聩的曹芳,自己称帝,还为曹魏朝廷做了很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说他是奸臣又好像又有点说不通。那么司马懿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呢?

司马氏篡魏可以如此顺利,全靠曹氏队友送上门,捡了大便宜

曹爽是曹操养子,大司马曹真的长子,曹睿去世之后,其和司马懿一并成为托孤大臣,辅佐年纪八岁的少帝曹芳。也正是因为曹爽同为曹魏宗室,他的这些行为并没有遭到其他曹氏政权人物的防抗,可以说一切都极为顺利。此时的曹芳已经17岁,早就懂事,再加上郭太后被软禁,满朝上下倶知曹爽嚣张跋扈,曹爽这个罪名可谓实打实。也是在此时,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昭立即亲率二十六万大军征讨诸葛诞,于次年尽诛反贼。

三国最后的赢家司马懿,崔暮之年的最后一击「 ”高平陵之变”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司马代魏的奠基事件,三国曹魏高平陵之变。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司马出击正始十年正月,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