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水心先生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简介

叶适,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韩侂胄被诛后,叶适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少年叶适无定居,飘泊于瑞安。朱熹在致陈亮的信中十分赞赏叶适。

好“深湛之思”

然而他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时“好深湛之思”,善于发现问题,想得深入细致。>有一次,私塾老师给他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讲到“右经一章,盖孔子一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时,年仅十岁的戴震觉得有些不解,便问道:“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讲述的呢?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却是由他们的学生记载的呢?”“将近两千年了。”他笑着摸摸戴震的头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虞允文是什么样的人?以德报怨:“千古一人”

虞允文立刻上书谢恩,接着明确表示萧之敏是个品行端正的君子,他弹劾我是其职责所在,请求孝宗将其召回宫中以广开言路。显然,朱熹所论有失公允,虞允文作为主战派的领袖人物,其一生的盛德巨才、文治武功已经说明了一切。>其实,虞允文与人为善、以德报怨的事例还有很多。>虞允文毕其一生,宽厚善良,以德报怨,虽每每受伤而不悔。《宋史》称赞虞允文“慷慨磊落……为任重之器”,...的评价更高“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理学宗师朱熹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陽,世称朱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朱熹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因为朱熹的学说主要是从二程继承过来的,所以,在后世人们往往将程朱并称,他们奉行的一套哲学则被称为“程朱理学”。>为了提倡理学,同时为统治阶级培养合格的统治人才,朱熹花了自己一生的大部分精力来进行教育活动。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明人伦,整顿封建伦理道德。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朱熹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

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绍兴二十三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十一月,朱熹回尤溪,与知县、好友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

朱熹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成就

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为解救灾民,朱熹迅速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朱熹曾先后六次上状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与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结的事实。

小时候z这些诗词耳熟能详,却不知道诗人的品性却不怎么样?

在处理政事的时候,匡衡总是会采用诗经中的语句来驳倒自己的敌对朝臣。随即向汉成帝报告,汉成帝将匡衡的封地全部收回将匡衡贬为庶人。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这样一个人,朱熹曾...尼姑及儿媳,有人说这是编排朱熹的不是。

建莲开落话因果

建莲开落话因果选自泽道法师《禅释武夷山》泽道法师武夷山麓的五夫里是一个人杰地灵的人文古镇。以莲花喻妙法,有三层深义:一是大凡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而莲花则是未开花时,已有果,花果同时俱有,以此来比喻妙法因果并存、因果不二。二是莲花开时,果实显现,比喻真如法相随机无不显露开示。这段经文以莲花的开落来引喻佛法里的因缘果报,形象而又独到。

朱熹与道家哲学

朱熹与道家哲学陈少峰众所周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从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来说,朱熹对道家哲学较有兴趣,而对道教的一些内容持否定态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朱熹实际上是以周敦颐对道家的吸收为中介,巧妙地将道家哲学的本根(根源论)思想两个层面中的一个方面纳入儒家的理学体系中来。如果按照朱熹的解释,周敦颐使用“无极”这一术语是无可厚非的,它不必然与道家的思想相联结。

充广德性,力行好事

德明想到从前的梦,恐怕做官只能做到宣教郎,不想起程。他请教朱熹,朱熹指着桌上的东西说:「人跟器物不同,例如笔只能做笔,剑不能成琴。所以器物的形成和毁灭、耐用和快坏,有一个定数。人则不然,有人早上是盗跖,到了傍晚便成为尧舜,他的吉凶祸福也随着而改变,难以定论。现在你去做官,应当充广德性,力行好事,从前的梦不必梗梗于怀!」廖德明依照朱熹的话去做,后来果然当上正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