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亲王载振的晚年生活如何?除了听戏别的什么也不干 1925年,末代庆亲王载振率全家迁居天津,将英租界的两处住房卖出,购买了太监小德张在英租界39号路建的一幢大楼,在此安享晚年,这一年载振已经49岁,一直到他71岁时去世,他在天津生活了22年。>载振最爱的还是听戏,听曲艺,不然年轻时也不会卷入名伶杨翠喜案,落得被弹劾丢官。>(李少春)载振也很喜欢看李少春的戏,认为他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外间传闻李少春是载振的干儿子,实际并无此事。
老沈聊戏:中国京剧院的「 ”金派三奎” 当年中国京剧院有三位实力雄厚的铜锤花脸—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人称「”铜锤三奎”。把这三位放在一起,除了他们的名字中都带奎字的巧合之外,最为难得的是三位均是金少山金派艺术继承人,因此也被称中国京剧院的「”金派三奎”。从年龄、资历和成就上看,王泉奎是老资格,娄振奎、赵文奎同他并不在一个档次。王泉奎生于1911年,比娄、赵整整大一轮。从小喜欢唱花脸,1928年投师下海,拜在了张春芳先生门下。张师父是
多种音像资料传世唱念做打俱佳的谭派长靠老生代表剧目《战太平》 汉王陈友谅率兵来攻,因朱文逊贻误战机,致使君臣二人被擒。目前能够看到的《战太平》的本子共有3个,分别为《京剧丛刊》第十七集,《戏考》第十三册和《京剧汇编》第九十八集苏连汉藏本,且这三个本子的唱词内容多有不同。后来者余叔岩、李少春所录的唱片里的词也都与此一样,再后来又经过了李少春和陶君起的共同整理,使得目前《战太平》一剧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本子来演出的。
全国享受如此崇高待遇的琴师,据说只有他一人 杨宝忠的胡琴演奏,那时已经名满全国。听他的胡琴,不可能不激起热情,鼓掌叫好。全国享受如此崇高待遇的琴师,据说只有他一人。敢这样做的,至今只有他一人,因京胡本身构造,若不加上月琴、三弦等,难免有逆耳之音,杨确因技艺高超,一人单干,可见他的功夫之深。其中,李慕良已成为公认的马派最佳琴师。培养了不少南方琴师,其中佼佼者如上海京剧院的尤继舜,与燕守平有"南尤北燕"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