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

此人一百万大军打不过陈毅,外国元帅很好奇!他的解释太妙了!

中国外交部立即加强发展同西欧等国的关系。一时之间,副...兼外交...陈毅的客人络绎不断。>在他的客人名单中,有一位特别的人,他就是英国的帝国总参谋长、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他获得了...的接见,也与周恩来进行过交谈,但多数时间是由陈毅外长陪同。>一次,陈毅举行招待宴会,陪客阵容令蒙哥马利大感兴趣。>其实,就在这么一句话中,杜聿明道出了民心所向,才是他没打过陈毅的根本原因。蒙哥马利的这个预言,在50年后成为了现实。

1500名远征军伤兵自焚:被 ... 军枪 ...

中国远征军资料图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孙春龙戈叔亚原题为:1500名远征军伤兵集体自焚之谜莫的村位于缅甸实皆省英多县曼西镇以北,这里到处是布满原始森林的山区。但却在同一天凌晨“引火自焚”。“自焚”还是“被自焚”然而,在莫的村,当地很多年长的村民,对1500余名伤病员“自焚”一事并不知晓。有关1500余名伤病员“集体自焚”留下的文字记载,也仅在邱中岳个人著作中有百余字的描述。

最后一个去世的黄埔一期生:打仗可圈可点 名声不好

论学问基础,论长相,当年在黄埔一期生中几乎都是名列前茅的。年纪轻轻,孙元良就在23岁的时候成为了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在一期生的同学里不可谓不显达,其一生之中有几场战斗也可圈可点。而战役期间孙元良的表现,再一次印证了宋希濂的判断。接到命令,其余两路人马取消了突围,唯独孙元良部孤军突围损失惨重。而历史上,孙元良也是黄埔一期生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享年103岁。

入缅远征军全面崩溃之谜:系杜聿明一念之差?

但是,中国远征军在战略上和战场上的一个失算是,它漏掉了一个加强的日军第56师团,恰恰是这个师团出其不意突破我军侧翼并席卷了整个后方,导致整个远征军的全面崩溃。很明显,中国统帅部与中国远征军指挥官因敌情不明,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实际上少算了日军整整一个加强师团的兵力。

黄维被俘后自认为败给陈赓不冤 原因竟是这个

这年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职,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它被确定为是国军主力兵团,下辖18、10、14、85四个军。据黄维下属后来回忆,他向来不苟言笑,性格孤傲,是一个较难与下属相处的人。黄维只得放弃守蒙城的计划,下令向北攻击前进。

淮海战役后期 杜聿明的国军为何大 ... 蒋介石的空投

蒋介石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鬼说天下,淮海战役后期,杜聿明的国军为什么要大...蒋介石的空投?虽然...很满意蒋介石的“运输品质”,但国军士兵可就不一样了。比如在淮海战役后期,杜聿明指挥的国军就曾大...蒋介石派来的空投。为了缓解危机,蒋介石下令...的空军为陈官庄包围圈里的国军空投物资,利用...反动派当时少数还占有优势的空中力量做垂死挣扎。

决战淮海:老蒋一封亲笔信 葬送国军30万!

在淮海战役中,陈官庄战役是收官之战,也是关系国共存亡的关键战役。这一计划经南京国防部及蒋介石往返磋商后,决定于10月15日开始实施。正在葫芦岛指挥撤退的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空运的亲笔信,征求他意见的同时,要求他前往指挥。10月23日,粟裕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的名义,下达了淮海战役预备令,准备以华野38万兵力会同中原野战军,分东、中、西、徐州西

内战时林彪的痛苦事:爱将“因为爱情”投敌

林彪虽下令“各部队如遇敌时,向敌进路的侧面转移,避免单独决战”。但撤退中的部队在敌人凶猛的进击下建制均被打乱,已经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击作战能力。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令林彪十分痛苦的事:掌握大量机密的东北民主联军作战科长王继芳背叛投敌了。王继芳所提供的东北民主联军目前军力的机密情报,是导致杜聿明穷追不舍的重要原因。杜聿明限令孙立人的新一军“于二十六日前集结辽阳,迅速解海城之围,并收复鞍山”。

远征军野人山撤退 女战士遭雄性野人掳掠

然而,日军的追击与堵截,迫使中国远征军必须穿过没有人烟的野人山,才有回归祖国的一线希望。靠近野人山时,杜聿明命令全体将士扔掉汽车、战炮以及可能给将士们带来负载的所有设施与物品,轻装上路。杜聿明在踏进野人山的第一步时,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使他本能地意识到:危险!廖耀湘下令,男兵要注意保护女兵,要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动,不要掉队,但意外还是频频发生了。然而,几天之后,男兵们同样遭到雌野人的袭击。

杜聿明林彪决战东北 第一军首败全军覆没

当孙立人返回国内时,日本人已经宣布投降,新1军被指定前往广州受降。原来,在确定东北的行政官员之后,蒋介石对那里的军事首脑人选却一时举棋不定。昆仑关之战使杜聿明威名大震,平型关大捷则使林彪成为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时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名将。10天之后,杜聿明又攻占了锦州。战争既已打响,大战当在后头,偌大的东北仅凭第13军和52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