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林则徐虔诚求雨

林则徐忧心如焚,除了拿出自己的薪俸周济饥民外,还动员下属们尽力捐助。林则徐见状,也不言语。>>求雨仪式完毕,林则徐叫侍卫在高坛下铺设了大片芦席。检查结果,林则徐自己吐出的是粗糙低劣的杂粮野菜,而大小官员们吐出的不是山珍海味就是鱼肉荤腥。

林则徐生平简介及历史成就

贫苦童年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县,祖出莆田九牧林。

湘上农人左宗棠生平简介及历史贡献及典故

左宗棠以为林是在讽刺自己,二人由此结怨。而作者,便是左宗棠。[111]>湘江夜话>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闻其名。在落款时林自称“愚弟”,称左为“仁兄”。左宗棠敬重陶澍和林则徐。著名的“发上等愿”联亦非左宗棠原作。至于左宗棠,则善待营救自己的潘祖荫,曾以大盂鼎见赠。>巡视上海>左宗棠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为检查江海防务,曾四次巡视上海。

林则徐诞辰

1785年8月30日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诞辰>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嘉庆三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1838年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五年,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清末林则徐逝世

1850年11月22日清末杰出的爱国者林则徐逝世>林则徐>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坚决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而且在于他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孜孜以求西方知识,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一代新风。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将全部...当众销毁。政治...的清王朝,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林则徐除了自行制造武器外,还从西方进口枪炮。

林则徐深信佛法,终生坚持课诵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行持诚笃,终生不变。从上所述,可知林则徐青年时期,受佛法熏陶,并深信力行,奠定他终生坚持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做人作事准则的深厚思想基础。林则徐不顾罢官流放,却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功业。综观林则徐一生,突出体现“忘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

名垂青史的佛门弟子—林则徐

出入儒佛一身正气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林则徐自然深受影响。1811年,林则徐考取进士,后授编修,在翰林院十年,得以接触国家机要档案、各地奏章等。为此老百姓将“坎井”改名“林公井”以志纪念。《林则徐日记》中类似的记述不少,可见林则徐参拜的寺院甚多,深沐佛化。从以上《林则徐日记》和《林则徐诗集》的择要例举中可以看出,佛教或佛教文化对林则徐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啊!

父亲的叮咛

父亲的叮咛●吉光明伦月刊394期2009/5乾隆进士郑板桥,一生骨气,两袖清风。清代林则徐,他父亲曾留给他一幅联: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这副联使林则徐终身受用,一生誓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志,行迹所至,百姓无不蒙受福泽。林则徐也给子女留了一副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麽?

现代人持诵《金刚经》感应集9

我就让他去读《金刚经》。身居要职,坚持早晚诵经,一生持诵《金刚经》;慈悲利人,行持人间佛教。一日,文忠公(林则徐)部下遗孀来求,言其亡夫梦中告知,恳请学佛的林则徐诵《金刚经》,以超度自己。持斋沐浴,焚香礼拜,正毕恭毕敬地诵读《金刚经》时,一家丁送来点心,林则徐不便讲话,挥手示意:不吃,放桌上。妇人的话,让林则徐困惑,诵《金刚经》时,自己可是一言不发的呀!後来,看到一本《金刚经感应录》。

民族英雄也学佛:林则徐与佛教

林公又是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民族英雄,禁烟运动的杰出先驱,...战争时的著名抵抗派领袖,凡研究和了解近代史者,对林公的业绩都是熟知的。早在青年时代,林公就笃信佛教。张公系佛教信徒,林公信佛看来与张公影响有直接关系。)林公除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坚持“行舆日课”,不废诵经念佛外,在《林则徐日记》中还可以查找到不少供佛礼佛、求佛祈雨、写经赠友、忌日持斋、参拜佛寺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