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

抗战时国共敌后游击战为何一盛一衰

武汉失守后,1938年11月下旬,蒋介石在湖南衡山召开的南岳...会议上宣布:「”二期抗战,以游击战为重点”。...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做了诸多的努力。...军队在敌后坚持了5年左右,结果几十万国军近一半被日军消灭,约一半降敌当了伪军,仅剩极少数撤回了后方。相较...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为何会出现如此糟糕、狼狈的结局呢?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开辟敌后根据地。...向...提出开

作战万余次,根据地人口1亿多:进入相持阶段两年,游击战争取得卓越成绩

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游击作战也随之由战略防御阶段的辅助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尤其是八路军在华北广大地区展开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更给日军之嚣张气焰以沉重的打击。据统计,在相持阶段到来后不到两年时间中,粉碎了敌千人以上至5万人的“扫荡”近百次,作战万余次,歼灭大量的日伪军。八路军、新四军也发展到近50万人,抗日根据地人口达1亿多。

面对日军的封锁、“蚕食”和“扫荡”,冀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破解的

上半年平均每日“扫荡”两次,其中,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即达10次。冀南区军民反“扫荡”斗争十分艰苦壮烈。4月29日,日军集中独立混成第1、第7、第8、第9旅团等部1万余人,对冀南地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合围“扫荡”。由于冀南领导机关已较前精干,转移及时,使日伪军的合击扑空。9月12日,日军又集中10000余人,对枣强以南地区进行大“扫荡”。

鲁中根据地军民是如何破解日军五次“拉网合围”式大“扫荡”的?

1942年10月下旬,日军集中15000余人对我鲁中地区进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11月2日拂晓,日伪军8000余人,在空军和炮兵的配合下,突然向我对崮山区实施“拉网合围”。战斗中我山东其他各区积极配合鲁中区的反“扫荡”。6天内,我军攻克敌据点16处,恢复3个半区,有力地支援了鲁中的反“扫荡”作战。到11月中旬,我军终于粉碎了日军对鲁中区的大“扫荡”。同年12月,胶东军民粉碎了敌15000余人为期40天的拉网合围大“扫荡”。

面对日军野蛮的“三光政策”,晋西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应对的?

从1941年春起,日军即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周围广设据点、碉堡,挖封锁沟;进行频繁的“分区扫荡”和“蚕食”;同时采取野蛮的“三光政策”。日军“三光政策”日军抢掠村民家的羊在1941年内,第120师兼晋西北军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与敌人进行多种形式的斗争。据统计,晋绥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200多次,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1942年1月底,日军集中第3、第16独立混成旅团等部共1万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春季大“扫荡”。

大青山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1942年6月,晋西北抗日军民根据...中央和...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积极开展反“蚕食”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

1928年5月前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不久,...、朱德根据中央指示,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

1942年2月25日,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5月31日,远征军因战局逆转而开始撤退。至8月初,一部退到印度,一部撤至滇西边境。网络配图5月1日日伪军5万余人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拉网大“扫荡”。整个根据地被分割成若干小块,部队活动异常困难。大生产运动由此而全面展开。大生产运动为根据地军民长期独立坚持敌后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