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万

毕万: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毕万,生卒年不详,姬姓,毕氏,名万,毕公高之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公元前661年,毕万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有功,晋献公于是将魏地赐封给毕万,并任命他为大夫。毕万死后,毕万子孙以其封地为氏,称魏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先祖。而毕万则流落到晋国,并在晋国任职,侍奉晋献公。>晋献公在位时期,晋国国势日益强盛。">毕万受封魏地时,晋国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预言说:"毕万的后代必会昌盛。

毕公高与毕万 如何评价毕公高

毕公高与毕万>毕万是毕公高的后人。>毕万,生卒年不详,姬姓,毕氏,名万,毕公高之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毕万死后,毕万子孙以其封地为氏,称魏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先祖。>如何评价毕公高>姬钊:“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冯姓是典型贵族后裔:冯异为后人留下众多成语

细说起来,冯姓是典型的贵族后裔,血统显赫。简子住进冯邑后,尊号为冯简子,其后裔遂以冯为姓。冯邑,正是后来战国时并入魏地的冯城。司马迁因受李陵案牵连,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他的两个儿子为保全家族,被迫先后改姓。但在那个时候,冯姓并不明确,毕氏仍是这一支姬姓后裔的主姓。当时晋国宫廷内部正围绕继承权展开激烈斗争,晋献公为转移矛盾,积极对外征伐。毕万一族却日益繁荣,并以新地为氏,成为声名显赫的魏氏。

冯姓起源 冯姓的起源_姓名测试

於姓...头像_姓名测试公元前11世纪中叶,武王起兵伐纣,克商,纣王众叛亲离,不得不自焚于鹿台。事实上,此时冯姓并不明确,更不占主体,毕氏仍是这一支姬姓后裔的主姓。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 ”魏国”?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因此「”魏国”的国号后来还被曹魏、北魏等朝代沿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魏国”,战国是第二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到第二代天子周成王之间,西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姬姓诸侯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个周室姬姓的贵族在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部),建立了魏国。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的缺失,这个魏国连初代国君都说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