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君臣对毛文龙的评价前后有天渊之别,网友:这是说同一个人吗 毛文龙占据海岛,不断派遣间谍及其他侦查人员深入后金腹地,刺探情报,同时大举招降辽民。但朝鲜国王光海君对待明朝和后的态度模糊。宗主国对这场政变定性为篡位活动,不予册封。继承了汗位的对毛文龙深以为患,决意要尽一切办法将之除去。所幸,与毛文龙作战的后金统帅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的儿子。
袁崇焕为什么为魏忠贤建祀? 袁崇焕为什么为魏忠贤建祀? 1、当时阉党势力大,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性命 2、袁崇焕是个有雄心的人,他需要荣誉与权力,所以他也主动逢迎魏忠贤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时,提及其欲诛杀毛文龙[119][120]。但是天启四年至七年中,毛文...
宁远大捷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宁远大捷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启年间,明粉们非常喜闻乐道的推崇袁崇焕的“宁远大捷”。但觉华岛(当时明军的粮食补充基地)被后金摧毁,恰巧基本上也是在同时期内发生。这里讲的,可能要让明粉们有些失望,因为以袁崇焕的宁远大捷殴打努尔哈赤而荣光的,会被我退去一大半。 看似明军...
高煦之乱己巳之变详述 起因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政权陷入了严重粮荒,统治区内饿殍遍野,人困马乏。由于当时小冰川气候的影响,东北饥荒已经成为常态。此时新上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御前许下了“五年平辽”的豪言,到任后才发现困难重重。四月,蒙古喀喇沁部因为饥荒请求买米,袁崇焕下令...
揭秘:满清王朝时期的十二个汉奸的最终下场? 揭秘:满清王朝时期的十二个汉奸的最终下场? 满清王朝汉奸下场:清朝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汉奸,而小编今天要说来说的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十二大汉奸。 定南王孔有德 孔有德(?—1652年),明末清初武将。辽东的铁岭(今辽宁铁岭)人。铁岭矿工出身。领导反建州政...
袁崇焕:一代忠臣怎变成引狼入室的“汉奸”? 袁崇焕:一代忠臣怎变成引狼入室的“汉奸”? 崇祯下旨,将袁崇焕“依律磔之”,其妻子和袁崇焕的兄弟一起,流放两千里以外。那场“大快人心”的凌迟就这样不可阻挡地发生了。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
第二十三章 传说中的“六扇门” >>民间传说的“六扇门”则是指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为彻底解决隋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绿林豪强,刑部建立“六扇门”秘密训练基地,训练新锐少年,名为“鹰犬”。因总部大殿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总共六扇,又因组织成员行动机密所以称总部为“六扇门”。这个“六扇门”组织在查办魏忠贤的斗争中表现出色,但随着明朝灭亡也最终消失。
魏忠贤对明朝的贡献,是不是让你吃惊了!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比较给力的,大有光复辽东之势。宁锦大捷明军多次重创皇太极。魏忠贤死后,重新掌权的东林党立刻再次废除切身利益相关的工商税、海税。魏死后,辽东的形势再次退化到了万历末年的水平并持续恶化,财政困难的同时,崇祯皇帝疑心重,且在议和主站的意见中间摇摆不定,先是抛弃孙承宗,然后将袁崇焕凌迟。东亚第一劲旅的名号最终归属于善于吸纳各族精英的八旗军了。
解密袁崇焕之死的罪名争议:三条罪名均属牵强 冤案主角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末著名军事家、抗清(后金)名将。他曾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被皇太极称为15年来从未有过的劲敌。崇祯三年(1630年),崇祯帝被后金的反间计迷惑,以通敌谋叛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冤案特点 ...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字符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着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