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

李广利征大宛,汉武帝为什么要派18万人驻守敦煌?答案在这座山里

提示:这段文字不仅告诉了我们合黎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还告诉我们合黎山是匈奴...弓箭、车辆、穹庐的「”加工基地”,匈奴人当然不能丢了它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而比这更有意思的是合黎山的名字——合,也许可以理解为团结、融合;黎,当然是黎民百姓了。也许,这座山是在以千万年不变的姿态告诉人们,没有什么比大家和平共处更好的了。可以说,这也是河西走廊最终极的意义。弄清了这座山,我们就可以弄

司马迁夸奖李广的一句话却为什么暴露了李广的严重缺点?

众所周知,司马迁非常推崇汉武帝时期的将领李广,在《史记》中用了不少笔墨夸奖。由于司马迁妙笔生花的影响下,李广在后世获得与真实品德和实际功劳完全不匹配的知名度和正面评价。如果仔细研读《史记》中有关李广的记载就会发现,司马迁主观上夸奖李广的很多记载和描述在客观上暴露了李广的缺点。与李广不同的是,程不识管理军队的方式非常严格,在军中建立层级明确的指挥系统,军纪也很严。

「 ”巫蛊案”疑窦重重,汉武帝真的是被蒙蔽了吗?或许真相过于残忍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案”,汉武帝命令宠臣江充查明此案,江充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最后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后来汉武帝醒悟过来,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修建了「”思...”,在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整件事看起来,汉武帝就是一个被蒙蔽的可怜老父亲,可是...伐果敢的汉武帝果真是这么好被糊弄的吗?江充

同样是出使被俘,宁死不降,为何张骞封侯而苏武却没有?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结果在赴大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拘禁11年后,几经曲折方回汉朝,另一位可以与张骞比列的人物,即同样以「”奉使”成就盛名的苏武,则被匈奴拘禁长达19年,两人被拘禁期间,都是宁死不降,持汉节不失,可谓是居功至伟,气节长存。然而当他们历尽千幸万苦归汉后,最终的结果却是张骞被封博望侯,而苏武却只官拜典属国,其中的差距是很大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担负的使命不同

善于骑射的匈奴人,为何会被霍去病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匈奴人是崛起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长在马背上,骑术高超,几乎所有人都是天生的骑兵。在汉朝建立初期,匈奴人是中原政权的巨大威胁,刘邦亲率数十万大军,却被匈奴人围在白登山上。汉朝被迫与匈奴人缔结盟约,以和亲的方式换来和平。

无为而治”国策下的副产品,馆陶长公主骄纵不法、无拘无束

史书中多次提及,汉昭帝即位之后,其姐姐鄂邑长公主入居宫中承担抚养责任,其虽居住在宫禁之中,但并未妨碍与其子的门客丁外人有私。汉昭帝与霍光听闻此事非但不禁止,反而下诏令丁外人服侍鄂邑长公主。读史至此,令人惊叹不已,但汉昭帝与霍光之所以明目张胆,皆因汉文帝之女馆陶长公主留下的恶例,日渐成为汉室公主约定俗称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