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试析法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高中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在第8页中曾提及:“实行法币政策后,四大家族用法币兑换白银,很快就掠夺了三四亿盎司白银。”这容易使读者误以为币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趁机向人民大肆盘剥一笔。其实国民 *** 币制改革的背后有着较为复...

抗日战争后的疯狂: ... “五子登科”丢民心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历十四年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的一天。权力没有约束,...成风经历了后方艰苦生活的...各级官僚,骤一到达收复区,犹如狮子大张口,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各谋私利,滥用权力,给收复区人民留下极坏的印象,当时称之为“五子登科”,即房子、条子(指金条)、票子、车子、...,由于这种事情很难有完整的档案记载,确切的...数字仍有待研究。一些...高级官员事后也不能不承认,这一政策使...失尽了民心。

1948年金圆券改革,民国金融史上最大的骗局

70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令国民...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实行空前的通货膨胀,使通货增加了11倍,把最大票面额提高到60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货币制度改革,一次是1935年的“法币改革”,一次是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1948年...当局决定发行“金圆券”,一个突出的考虑就是解决财政困难。而随着“金圆券”暴跌,1949年6月,国民...宣布停止金圆券,“以银元一元折合金圆券5亿元的比率回收金圆券。”

民国时期的货币 民国货币种类介绍

中华民国钱币民国初期以铜元代清末铜钱为辅币,原来规定每个铜元可当铜钱10文(枚)用,10个铜元为1角,但以后1角只换得12个铜元。同时广东省铸造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双角银毫,亦流通于漳属一带,但数量极少。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靖国军”,宣布独立。法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

兰台说史·蒋介石敛财有术 为何还是败退台湾省

事实上,自从蒋介石建立政权以来,民国...的财政就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大趋势中,1936年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一.蒋介石敛财三板斧:税收改革、公债救急、法币抽底>国民...的税收主要由关税、盐税、统税三种税收组成,这三税也是南京...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10年中,三税连续翻番,共增加了25倍。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通货恶性膨胀、物价狂涨与巨额财

蒋经国上海“打虎”记

>于是,就有了蒋经国临危受命,在上海“打虎”这一段故事。所以在8月21日,蒋介石又下令派俞鸿钧担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而派他的大儿子蒋经国去“协助督导”。>在这个背景下,蒋经国来到上海。与此同时,蒋经国调兵遣将,把他的秘密组织“中正学社”的成员纷纷召到上海,决定以原“勘乱建国总队”的成员为核心,成立“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吸收各阶层、各行业的青年参加。蒋经国“上海打虎”>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历史上的今天2月10日 上海发生“黄金风潮”

1947年02月10日上海发生“黄金风潮”在68年前的今天,1947年2月10日,上海发生“黄金风潮”。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金融立即作出反映。这次金潮来势凶猛。至2月8日,上海物价指数是战前的1.2万倍。据此,由上海引发的金融狂潮迅速向整个国统区蔓延,先是天津、南京等各大城市,人们大量抢购黄金美钞,如痴如狂,继而镇江、嘉兴、淮安等中小城市也纷纷效仿。

「 ”以假对假”:抗战时期军统与日军的假钞大战

一说起战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炮火连天的战场。其实现代战争是全方位的,不但是...,同时也是政治、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角逐。其中经济战线的搏...尤其重要,因为现代战争本质就是国力、物力、财力的比拼,如果经济崩溃了,也就无从支撑起战场上的...较量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币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让日本感到了威胁,从而急不可耐地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货币战争,日军士兵反戈:还是八路的钱好使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爆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抗日、一致对外。仅仅过了几个月,中央便发现这样下去财政上恐怕不是办法。仅靠...下发的那点(还经常拖欠的)经费,哪怕再精打细算,也根本无力供养迅猛增长的抗日人员。战争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金融直接关系到物资动员能力,是支撑战争进行下去的物质基础。经济问题不解决,我敌后抗日军民连生计都难以维系,又谈何与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