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因何故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牺牲最大、歼敌数量最多、形势最复杂的,很多外国军事学者也非常重视对淮海战役的研究。因为是在“两淮至海州”一带作战,故称“淮海战役”。于是,...“淮海战役”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有意思的是,这场战役主要作战地区是徐州东、西、南部的几个小村庄。可以说,“淮海战役”是一场地道的“名不副实”的战争。
这名前 ... 将领曾连胜张云逸萧克 最终败给粟裕 不光如此在1931年2月3日的梅花战役中他击败了当时红七军总指挥为李明瑞,军长张云逸,参谋长为龚楚。不得不退军,不久后蒋介石把第十四绥靖区撤销了,而李觉也被调走了,没有了这位虎将...随即就解放了阜阳。粟裕被后人誉为千古名将,李觉能在战争中和粟裕交手,也算是虽败犹荣吧。
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在互相刺探情报上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在八一三淞沪战役期间,为了配合日军刺探中国战略情报与军事布署,日本华北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派其助手南本实隆少将来到上海,欲刺探我方情报。戴笠奉蒋介石令到达上海密谋应对之策。以及中方对德国大使调停中日战争的态度。后来戴笠才得知此时日军已在杭州湾登陆,上海战场局势已明朗,日本间谍决定不现需要刺宋和这条情报线了。
揭粟裕最佩服的军团长 如不牺牲1955年授大将都低 在我军的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中,入党最早的是朱老总,时间是1922年11月,也就是说,刘畴西的入党时间比十大元帅、十大大将都要早。刘畴西和方志敏率领的这支红十军团,在中央红军走后,成为苏区最大的一支红军队伍,蒋介石自然派重兵“围剿”这支孤军。1935年1月,刘畴西、方志敏相继被捕。试想,如果刘畴西没有过早牺牲的话,以他的资历和能力,1955年授予大将都是低的。
... 中谁最能打仗?粟裕沉思后说了这两个人 粟裕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丫丫侃历史,大家问粟裕:...中谁最能打仗?粟裕沉思一会后,说了两个人在中国成立后一次宴会上,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中谁是最会带兵打仗的将领,当人们将目光转移到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粟裕身上时,他放下手中的那只青花瓷的酒杯,起身微笑着说:“要我说,最有能力带兵打战的将领有两个,一个是王耀武,一个是杜聿明。”进而能够打通进往中国腹地的道路。
黄百韬有何本领令他成为 ... 杂牌军中的王牌将星 黄百韬接任的25军军长,面临着国民革命军普遍的贪腐严重,军纪松弛,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一触即溃的问题。解放战争爆发后,黄百韬在胶东扫荡成为他军事生涯上一个光辉的亮点,当时25师雄踞胶东,胶东...几乎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另一说黄百韬在其总统府出入证背后书“黄百韬尽忠报国”,1949年1月被国民...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如果没有哪三位麾下虎将 粟裕很难做到百战百胜 从而也得了战神的美誉,那么粟司令能做到百战百胜,自然离不开,他麾下三位虎将,号称华野三虎,也称为粟裕手中三把利剑,如果没有他们“粟司令”很难做到百战百胜。粟裕1虎:叶飞他是一位由海外归国的高级将领,素以骁勇善战而著称,被称为三野“悍将”。1955年的授衔中被授予上将军衔。在第二次战役中,陶勇在指挥第9兵团东线作战中,果断机智,机动灵活,由开始的进攻转入追击,赢得了第2次战役的最后胜利。
这支军阀武装有何过人之处 曾令多粟裕林彪等忌惮 另一路以1万人在桂林一带战胜了近6万湘军。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我军这几有名将都十分忌惮这支部队,像粟裕,林彪。在苏中时候,粟裕,陈毅在泗县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桂系七军,结果惨败。还有当时四野南下与白崇禧决战前,罗荣桓人在病榻上,他对林彪说:一定要警惕广西兵团,特别是白崇禧的第七军。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最精锐中的精锐。
淮海战役蒋介石为何选黄维而非军事能力强的胡琏为将 1948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嫡系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他最信任的部下、国军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也被俘虏。国军第十二兵团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国军第十八军为基础组建的,十八军的军长为胡琏,而黄维当时已经离开十八军多年。威望和军事能力,黄维也远不及胡琏。可是蒋介石最后却选择时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的黄维出任第十二兵团的司令。受内斗影响的蒋介石也最终放弃了胡琏。而蒋介石的这一决定也留下了极大的后患。
战淮海发生何事让陈毅叹可惜 杜聿明几十年不解疑团 对杜聿明来说,几十年还是个谜。11月30日,杜聿明率几十万大军弃城逃跑。12月3日,杜聿明的司令部和邱清泉的第二兵团进入了孟集村,狙击连对面是装甲兵团的驻地。于是,就出现了前边所说的那场闹剧,也成为杜聿明心中多年没有揭开的谜团。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知道此事,惋惜地说:“太可惜了,要是狙击连提前和我们联系。我派一个团过来,把杜聿明和邱清泉活捉了,后面的战斗就不要打了!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