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

溥仪重登“满洲国皇位”

在85年前的今天,1932年3月9日,溥仪重登“满洲国皇位”。网络配图1932年3月9日,日本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伪“满州国”在长春成立,溥仪为“...执政”,郑孝胥为“国务...”。当天,溥仪就职。年号“大同”,改长春为“新京”。翌日,溥仪依据日方提出的名单任命伪...官员。1934年,溥仪又将“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改年由“大同”改为“康德”。溥仪(中坐者)在就任“满州国”执政典礼的仪式上。

晚清王爷溥杰和日本妻子老照片:伉俪情深,相离十六年不变心!

后来为顾及清廷和日本皇族姻亲嵯峨家的女儿嵯峨浩成亲,两人婚后百般恩爱伉俪情深,奈何后来在乱世里相离十六年,待白发苍苍找到彼此时却还未变心。溥杰的第一任原配妻子是晚清后宫珍妃的侄女唐怡莹,唐怡莹相貌十分美丽好看,只是奈何个性要强凡事不肯妥协。韫和介绍了晚清贵族之女王敏彤给溥杰,但是两人的婚姻因日本人干涉,最后还是失败了。溥杰和嵯峨浩夫妻伉俪情深,虽然相离十六年但是始终未曾变心。

身为溥仪的大总管,一年收入两万多大洋,为何又整日为钱发愁?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而清朝末期自然成为距离当今最近的封建时代。绍英是清末少数留在溥仪身边的大臣之一,在工作之余,他写了很多日记记录自己的日常工作。辛亥革命之后,绍英成为溥仪皇宫里的内务府大臣,专门负责宫里的大小事务。据说,他在宫里任职的时候,每天都要为溥仪所需的各项经费开支发愁。绍英作为内务府大臣,在那段特殊时期为了省钱确实是煞费苦心。

1909年老照片:小皇帝溥仪接手落后破败的大清

1909年5月,在山洞里独居的男子。这一年,正是小皇帝溥仪即位的第一个年头,即宣统元年。1909年3月,汉口城墙外的民居。张伯林拍摄的这些照片,正好展示了溥仪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大清。溥仪即位后,由隆裕太后和醇亲王载沣摄政。1909年5月,送葬队伍把纸钱抛向空中。1909年5月,北方某城市的街景,两位妇女裹着小脚。1909年5月,北方农村的孩子,没有机会接受教育。1909年3月,理发摊,周边人群拥挤。

溥仪被杜聿明沈醉邀请游览故宫,闹出什么笑话?

1963年,溥仪和妻子李淑贤逛故宫,临近宣武门时,溥仪笑着说:「”当年我就是被冯玉祥从这里赶出去的”。语气非常平静,完全没有觉得可惜的意思。等走到另一个地方他又会说这是我读书的地方,还跟李淑贤说着自己小时候读书时的情景。李淑贤问他老师敢管你不?溥仪笑道:「”他哪里敢管我,我经常捉弄老师!”其实说这些的时候溥仪确实不存在一丝丝的尴尬,整个人也平静了许多,可能是经历的多了。但是在这之前,溥仪曾被沈醉邀

载沣是最合适的帝位继承人,慈禧为何选了溥仪?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慈禧临终前,选定了溥仪为接班人,以摄政王载沣辅政。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个人事安排显然是有问题的,载沣当时26岁,溥仪仅3岁,而且以身世而言,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弟弟,而溥仪不过是载沣的儿子。而事实上,当时的载沣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载沣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是光绪帝的弟弟,还是慈禧的外甥。光绪十六年,年仅七岁的载沣就承袭了醇亲王的爵位,地位显赫无比。而这个耻辱的差事落在了载沣的头上。

溥仪晚年最后一次重游故宫,面对曾坐过的龙椅,道出自己悲惨一生

后来溥仪在回国之后,又被押送到劳改所学习改造,最终在获得自由之后,终于算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他成为了一名和我们样普通的老百姓,国家也给他安排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这个时候的溥仪,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早已经对于权力没有什么其他的奢望了,此时的他,只希望自己的后半辈子可以过得安稳一些,也在这段普通人的日子里,溥仪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溥仪在听到这番话之后,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也没有表现在脸上。

老照片还原真实的清朝格格,第三张是婉容的表妹,面容清秀可爱

老照片还原真实的清朝格格,第三张是婉容的表妹,面容清秀可爱这张是慈禧太后和四格格(右侧)的合影,四格格是奕劻的四闺女,慈禧照相总喜欢带上她,平时也喜欢喊她进宫玩,可见其地位有多高了,慈禧太后真的很偏爱她。这张是末代皇帝溥仪和兄弟姐妹的合影,家中女眷个个美貌动人,可见皇室基因的强大。

皇帝、傀儡、战犯、平民……溥仪跌宕的一生都被收录在这18方印中

说到溥仪,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起起伏伏。他生于皇家,3岁入紫禁城,从他出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他这一生不同寻常。从权利的象征——皇帝,到伪满洲国的傀儡,再到沦为阶下囚,最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没有人能像溥仪一样,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溥仪重游故宫时,说照片挂错,被专家怒斥,溥仪:那是我爹

在抗战结束之后,溥仪被当做战犯处置,受尽屈辱。走到光绪帝的宫殿之后,溥仪的眼神落到了光绪帝的照片上,这照片显然不是光绪帝啊溥仪也立刻找到了故宫内的专家,表示画像挂错了,专家并不知道他是谁,直接反问:你怎么知道挂错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晚年的溥仪经常被邀请进入故宫修正错误,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文物描述,很多都是经过溥仪的改正,才有了如今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