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

禁忌:牛奶煮沸加糖有剧毒

牛奶中的蛋白质80%为酪蛋白,当牛奶的酸堿度在4.6以下时,大量的酪蛋白便会发生凝集、沉淀,难以消化吸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牛奶中含有的赖氨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果糖反应,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赖氨酸,有害于人体。鲜牛奶在煮沸时不要加糖,煮好牛奶等稍凉些后再加糖不迟。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而巧克力含有草酸,两者同食会结合成不溶性草酸钙,极大影响钙的吸收,甚至会出现头发干枯、腹泻、生长缓慢等现象。

牛奶喝太多易患骨质疏松

美国卫生署及哈佛医学院曾发表一项报告:太多的奶制品与蛋白质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症和动物性蛋白质的关系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吃愈多肉类和动物性蛋白质,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愈高。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一倍,可使尿钙排出增加50%。而长期蛋白质摄入缺乏,引起骨基质合成不足,新骨形成落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食用牛奶不宜冷冻和蒸煮

人们在夏季喜欢吃冷冻食品,一些人专门将牛奶冷冻起来吃,而一些喜欢吃热食物的人还会将牛奶蒸煮加热。营养专家提醒,不宜食用冷冻和蒸煮的牛奶,因为这均是不科学的。牛奶一旦冷冻,牛奶中所含有的脂肪和蛋白质便会分离,味道明显变淡,营养成分也不易被吸收。而当用100摄氏度的开水冲牛奶制品或将牛奶放在电热杯中蒸煮时,牛奶中的蛋白质受到高温作用,会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导致出现沉积物,影响乳品的质量。

如何辨别纯牛奶与含乳饮料

市场上的牛奶饮品形形...,光从名称上看就有纯牛奶、鲜牛奶、酸奶、风味牛奶、含乳饮料等。其实这些牛奶饮品根据配料不同,可分为纯牛奶和含乳饮料两种。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含乳饮料中牛奶的含量不得低于30%,也就是说水的含量不得高于70%,因为含乳饮料不是纯牛奶做的,所以其营养价值不能与纯牛奶相提并论。

牛奶不宜与3类食物一起食用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营养专家提醒,健康饮奶要讲究搭配,牛奶不宜与3类食物一起食用。一是牛奶与韭菜或菠菜不能一起吃,牛奶与含草酸多的蔬菜混合食用,会影响钙的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80%以上为酪蛋白,如在酸性情况下,酪蛋白易凝集,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因此在食用牛奶或乳制品前后一个小时左右不宜食用酸性水果。

食用牛奶应注意三个“细节”

营养专家提醒,食用牛奶应注意三个“细节”,以免损失营养成分。一是避免牛奶与茶水同饮。二是避免日光照射牛奶。鲜奶中的维生素B受到阳光照射会很快被破坏,因此存放牛奶最好选用有色或不透光的容器,并存放于阴凉处。三是避免用铜器加热牛奶。目前,铜在一些中高档食具中还有应用,如铜质火锅、铜质加热杯等。铜能加速对维生素的破坏,尤其是在加热过程中,铜对牛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会加快营养素的损失。

牛奶怎么喝最好呢?

如果大口大口地喝,牛奶便直接进入胃里与酸性胃液发生反应,牛奶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就会结成块状,不易为人体消化,还会出现腹泻与不适。有些家长喜欢在牛奶中加些果汁,一方面孩子爱喝,另一方面认为这样更有营养,专家指出,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这些弱酸性饮料会形成凝胶物质,很不容易消化。因为巧克力中的草酸会与牛奶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使钙无法被人体充分吸收。喝牛奶最好不加糖。

选购牛奶时应谨防哪三大误区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卖点各异的牛奶,中国奶协有关专家呼吁,为避免盲目消费,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应谨防三大误区。误区一,常温奶和鲜奶营养一样。专家指出,常温奶采用的是超高温灭菌法,即135摄氏度不少于1秒的高温瞬时灭菌。专家认为,不同的牛奶厂商在奶源、加工工艺先进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牛奶产品的差异也很大。

牛奶的保质期越长其实风险越高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姜微波教授认为,对成年人来说,牛奶的确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姜微波说,其实不需要过分紧张,因为北京地区的自来水中钙质含量较高,虽然大部分是无机钙,但人体可以吸收利用。对此,姜微波提醒说,货柜中琳瑯满目的液态奶,实际上各不相同,消费者可通过一个基本原则来判断液态奶的风险:对各种液态奶来说,保质时间越长,其所存在的风险就越高。

喝牛奶有益于治痫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癫痫患者特别是长期服用笨妥英钠的病人宜多喝牛奶。目前已知苯妥英钠能减少神经元内钠离子浓度,使游离钙增加,所以有的病人因长期用此药缺钙而导致骨折,故我们主张多喝牛奶。牛奶蛋蛋白质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高,能补充类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不足,提高其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