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历史上的今天2月25日 唐僧玄奘取经回到京城

0645年2月25日唐僧玄奘取经回到京城长安在1371年前的今天,0645年2月25日,唐僧玄奘取经回到京城长安(现西安)。公元631年,一位满面风尘的高僧来到了印度,他游历印度各邦国,宣讲大乘佛教的教义,名声鹊起,引起了戒日王的注意,他就是来自中国的陈玄奘。玄奘还受邀参加了643年第六次佛教无遮大会。玄奘将《道德经》等中国国学经典翻译成梵文,而从印度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645年2月25日携梵文佛经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长安。

唐朝高僧玄奘逝世

在1353年前的今天,0664年3月7日,唐朝高僧玄奘逝世。大唐高僧玄奘玄奘,名陈袆,洛州缑氏人。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唐佛教法相宗创始人唐三藏坐化

664年3月27日,唐朝佛教法相宗创始人唐三藏坐化。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法师的特殊经历 曾经用10年磨砺心志

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

玄奘大师为收门徒 竟同意这三个离奇条件

一次,玄奘在路上行走,碰上了眉清目秀、举止大方的窥基,便欲度他为弟子。玄奘自印度东归时,遇上并收留了这位童子。尉迟敬宗余怒未息,也不细加考虑,便同意了玄奘的请求。玄奘一听,大喜过望。于是,玄奘便答应了他的条件,领着他出家了。窥基所提的三个条件,件件触犯佛教重戒,荒唐透顶,但却显示出窥基磊落不群的个性。玄奘听了他的无理要求,却不动声色,一口应承,正表现了玄奘临机应变、机智灵活的大士用心。

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幼年時就聰慧好學,而且家學淵源,少年出家後更是勤奮用功,十三歲就能登座於大眾前覆講經論。不久終於到達篤信佛法的沙城諸國,王臣們深被玄奘的大願行感動,一城接一城的護送大師通關向前。在譯經的十九年當中,玄奘大師先後於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寺,領導翻譯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為後世留下彌足珍貴、開啟大覺智慧之漢譯寶典。

终生守护唐玄奘遗骨的慧平尼师

是存放唐玄奘部分遗骨的重地,历来为人众敬仰。慧平尼师来寺里那年正逢一九三六年。而此前,该遗址一直被认定为唐朝高僧玄奘法师的遗骨迁葬地。有文献表明,一些僧人在唐末战乱中,曾将玄奘遗骨迁葬於终南山里的紫阁寺。遗憾的是,紫阁寺遗址的具体方位一直难以确定,致使「玄奘遗骨具体葬于何地」这一千古之谜一直无法破解。慧平师父是以自己一生去守护唐玄奘遗骨的唯一最近距离的僧人呢,慧平师父是幸福的。

玄奘大师

寺中又派遣二十人将玄奘领到正法藏的住处——戒贤论师处。戒贤论师又用了九个月向玄奘讲授第二遍。玄奘告诉戒日王,秦王是当今国家的天子,是位大圣人,他的恩泽普被天下,所以有这样的歌咏。戒日王对玄奘大加赞赏,宣布玄奘法师辩论获胜。不久,玄奘向戒日王辞行,要返回祖国。他们命令部属将玄奘送出国境,并施舍青象及钱财无数。玄奘退回了金钱,乘坐着大象,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向北挺进。

窥基法师

窥基法师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然而,他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生长在王侯家里的窥基,后来竟成为玄奘法师的高足弟子,唯识宗的一代祖师。宿世因缘转眼间,窥基已长成翩翩少年了。这一跪一叫,仿佛晴空霹雳,顿使玄奘法师一振。窥基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带上兵书,出来拜见法师。这时窥基年仅十七岁,正式受度为玄奘的入室弟子,便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窥基出家后,有一段时间,他喜爱四处游玩。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

窥基本是唐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後从玄奘出家,成了玄奘的高足弟子。直到贞观二十二年,窥基已经十七岁了,才在玄奘的循循教诲下改变原来的主意,真正喜欢上了佛法。窥基所提的三个条件,件件触犯佛教重戒,荒唐透顶,但却显示出窥基磊落不群的个性。传说,窥基出家後确实一度不断三事,出行常以三车自随,前车载经论书籍,中车自御,後车载家仆...、美味佳肴,故关中称其「三车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