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石窟:石窟寺传说玄奘出家之地 巩义石窟:石窟寺传说玄奘出家之地作者:周炜卿王江飞康振林前日,国家文物部门和河南省、郑州市文物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一行10余人来到巩义,实地考察了巩义石窟寺,具体指导石窟寺石窟的申遗工作。石窟寺传说是唐玄奘出家的地方石窟寺坐落在巩义市城区东北约10里的洛河北岸,邙岭的大力山下,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碑文记载,石窟寺原名希玄寺,唐宋时称净土寺,明代袭之,清称石窟寺。
西游故事与《大唐西域记》 西游故事与《大唐西域记》花果山上的玄奘纪念堂,原为云台山三元宫的团圆宫,如今正殿的二层楼上改作藏经阁,供列经书。中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影印本,为游人竞相观瞻。百回本《西游记》中的动物故事,从《大唐西域记》中汲取题材并仿效其状物模情之行文手法,痕迹是清晰的。翻检《西游记》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以及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与《大唐西域记》的相关描述,稍作比堪,读者定会频生叹喟。
虚云和尚传7 孝亲之道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德清继而登华严寺礼拜杜顺和尚塔和清凉国师塔,再到牛头寺礼拜玄奘法师塔。在终南山经2年多的禅修之后,德清感到有所收获,但疑情难尽,禅关未透,于是决计再次外出云游,以广参名师,亲近善知识,求益请教。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历来人们尊之为普贤菩萨弘法道场。相传普贤菩萨当年骑白象来此弘扬佛法,普济众生,功德圆满。德清上山以来,一路礼拜。
冯其庸:大家风范与玄奘之路 今天,我们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再一次来到这里。解说:在考察团中,83岁的冯其庸是年纪最大的。而对冯其庸的来说,到楼兰不仅仅是要考证玄奘是否曾经经过这里。而这种艰险却被冯其庸看作是感受玄奘内心世界的绝佳环境。
论《心经》与西游故事 论《心经》与西游故事张静二政治大学学报第51期1985年05月出版页247-265--------------------------------------------------------------------------------页247摘要《心经》和西游故事传统的关系虽极其密切,但历来评家并未给予应有的注意。《心经》在西游故事传统中所以重要,乃因它深具驱魔逐鬼的功效。《西游记》中的《心经》总共出现了八次。为此,下文首拟略述《心经》的汉译及其蕴义,然后再分成《西游记》前和《西游记》本身两部分来
玄奘法师如何对待生死 唐太宗...曾经说:“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玄奘便圆寂于斯。玄奘居然应验了。玄奘是河南偃师人,慧根深长,十二岁便在洛阳净土寺出家。西域路上,玄奘九死一生。这是641年春天的情况,玄奘41岁。645年,唐太宗下诏,表示欢迎其还,并愿见玄奘。玄奘显然有预感,遂吩咐门徒,他的生涯将尽,死了用苇席裹尸,置于深山老林的僻静之处就行了,因为他的身体不洁,怕染天物。
三车和尚 于国有益,于家有望,于人有利,于己有德。望将军三思,说一不二。又隔了几日,玄奘再次来到将军府。话未说完,将军气得一迭声地直...:“逆子!这那像和尚,分明是酒囊色鬼!”窥基出家后,有一段时间,他喜爱四处游玩。出行时有三辆车子,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这时窥基年仅十七岁,正式受度为玄奘的入室弟子,便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
唐僧玄奘赴西天取经确有其事?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那个善良又有点迂阔的和尚,历史上确有其人,取经也确有其事。玄奘赴印度取经并未得到唐朝...的支持。玄奘一心虔诚取经,毫不畏惧沿途可能会遇到的艰难险阻,毅然走向这片未知的土地,艰难地摸索前行。元代有《唐三...天取经》,明代有《西游记》,这些都是在口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作者进一步加工而写成的。
面对——玄奘法师修行故事 面对——玄奘法师修行故事玄奘法师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于是玄奘法师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方丈明白玄奘法师的意图后,问玄奘法师说:“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法师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方丈问玄奘法师说:“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法师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