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王安石之子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雱简介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简介>王雱[pāng]:汉族,字元泽,临川人,王安石之子,北宋文学家,儒家、道家学者。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邓绾、曾布荐之于神宗,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政和三年,诏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封雱临川伯,从祀。一天盛署,安石与程颢在家中对坐议事,王雱赤着脚,披头散发,手中拿着妇人的冠帽走了出来。

王安石题诗回峰寺

王安石题诗回峰寺上过中学的人,都在历史书中读到过宋朝有个名叫王安石的宰相变法推行新法新政的事,可不一定知道王安石还是舟山的父母官呢!原来,王安石初出仕时,曾作过鄞县县令,那时舟山尚未复县,属鄞县管辖,所以舟山的居民也成了王安石的“民子”了。>王安石是个著名诗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王安石出题三难苏东坡,在文坛传为佳话。其第三难是出句成对,共有三句。东坡虽是才子,但这上联出得蹊跷,一时寻对不出。>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诸君不妨一试。

同情妇女的“拗相公”

王安石曾有个外号叫“拗相公”,实际上他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宰相,尤其对妇女深表同情。王安石虽疼爱儿子,但更同情儿媳妇,不忍心让她守活寡,于是替她另外配了一位丈夫。他对女儿的无可奈何之情,是多么的婉转曲折,这显然不是一个拗相公能做到的!>王安石曾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诗中表达了他对昭君的同情,能够从妇女感情的角度,而不是从政治需要出发来理解昭君出塞。

米芾自叹书法不如蔡京 王安石竟称他有宰相之才

然而功不抵过,蔡京被称作“六贼之首”,是遗臭万年的奸臣,在《水浒传》中也是彻头彻底的大恶人。一些人认为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中的“蔡”原指蔡京,因世人厌恶其奸佞而变成了蔡襄。蔡京的书法在当时享有盛誉,“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也自叹不如。>蔡京>王安石常常对蔡京的弟弟蔡卞说,天下没有可用之才了,没有人能继承他执掌国柄了。

王安石的变法遭受到苏轼和司马光的极力反对,又是怎么回事

>宋神宗继位后,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于是重用王安石开始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但改革没多久就受到了以司马光为守的守旧派的阻挠,那么王安石的变法为什么会引起苏轼和司马光的极力反对呢?>第二,王安石变法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王安石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绕用”,而司马光却认为天下财富有定量,不在民则在官。从这上说司马光还是太保守了。

雪的古诗小学生 | 历史新知网

雪的古诗小学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学生的古诗大全1《江南》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王安石变法悲剧:“改革派”被逼成“保守派”

神宗只能变换方向,在朝外积极寻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已颇具盛名的王安石身上。尤为重要的是,王安石几年前上书宋仁宗,力陈“理财为先”的改革谏言,与宋神宗最急迫的心愿不谋而合。1069年,宋神宗排除朝中大臣的反对和阻挠,果断地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筹备变法事宜。但事实是无可动摇的,王安石大变法确实到了一种民怨沸腾的程度。应该说,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无一不从良好愿望出发。“利民之政”变成了“扰民之举”。

兔子就吃窝边草:熙河开边与北宋后期的吞灭青唐吐蕃攻略

曾经是北宋重要盟友的青唐吐蕃,将被汴梁的朝廷视为攻坚目标。王韶就任后,组织军队迅速对熙河展开攻势。熙河开边将青唐的吐蕃势力都推到了西夏一边在军事上,与宋朝形同盟友的青唐吐蕃,会在宋夏战争期间威胁西夏的后方,使西夏无法全力东进。青唐吐蕃的都城青唐城,遂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宋朝挑起的长期战乱让青海道的贸易大受损失熙河开边后,由于青唐吐蕃和宋朝经常处于战争状态,青海道上的商旅几乎断绝。

正规军不如民兵靠谱所要搞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真把北宋坑死了?

>其实,王安石搞保甲法也没办法。因为在北宋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正规军不如民兵靠谱!所以,王安石搞出了保甲法,在推行裁军的同时,也在推广民兵。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原本想维护治安、强大军力的保甲法却带来了巨大的后续问题。外加与保甲法同时实行的保马法,也对百姓造成了巨大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