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嘉靖 景德镇窑青花团花狮纹带盖梅瓶 [专家点评]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团花狮纹带盖梅瓶这件明嘉靖青花团狮纹盖瓶,口径2.2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18厘米。器内满釉,器底无釉,底釉青中泛白,盖内与器底均有螺旋纹。盖外壁为缠枝花卉,器物颈部与肩部有三道弦纹,腹部绘三组狮子,张口瞪目,尾巴摇摆,上下各为三朵云纹,好似在云海中翻腾。腹下部有二道弦纹,在弦纹下绘三组折枝梅花。青花色泽浓艳,青中泛紫,略晕散,绘法为单线勾勒,一笔平涂,接痕明显。
[专家点评] 明万历 景德镇窑青花树鸟纹罐. [专家点评]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树鸟纹罐.这件青花树鸟纹罐高18.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8厘米,最大腹径25厘米。此罐的口、颈部残损较甚。腹部接胎痕明显可见,胎釉结合处火石红呈橘黄色,釉面青亮。这件青花树鸟纹罐的可贵之处,首先是其独特的造型,腹径大于高度,矮胖却不显笨拙,无意中多了几分沉稳。其次,这种器型、纹饰的青花罐十分珍稀,它那繁而不杂、密而不乱的树鸟图主题纹饰,更表现出同万历五彩一样的艺术特色。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凤尾尊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凤尾尊这件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凤尾尊,高45.7厘米,为清康熙时期瓷器造型中最具美感的器形。通体修长,硕大的撇口像神鸟凤凰美丽的凤尾,直线、弧线、曲线的变化更赋予此尊一种神圣感。纹饰线条舒展奔放,富有变化。青花缠枝莲纹在清朝最盛行,是在瓷器上使用最多的纹饰。清朝伊始,康熙帝欲以“清廉”治政,使清朝长治久长,以达“一统”天下的目的,故“青莲纹”也称“一统莲”。
[专家点评] 明宣德 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纹高足碗 [专家点评]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纹高足碗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纹高足碗(碗心)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纹高足碗(底足)这件明代宣德青花海水纹高足碗,高17.5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7.3厘米。碗口微外撇,口沿下青花横书“宣德年制”4字楷书款。深腹,高足微外撇,足内中空。里外以青花为饰。足柄绘江芽海水纹,寓意寿山福海。突现了宣德时期龙纹的典型特征。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四鱼粥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四鱼粥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四鱼粥罐(底足)这件清代康熙青花四鱼粥罐,高16.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4.5厘米。直口,圆肩,鼓腹以下渐收,圈足。器身主题纹饰绘鲭、鲌、鲤、鳜四种鱼,取谐音“清白廉洁”之意。四周辅水草、蟹、虾等,画面生动,具富贵相。圈足底可见胎骨质地洁白、缜密、坚致。器身施亮清釉,釉面平滑晶莹,底部白釉紧贴胎体,釉下落青花双圈树叶形图记款。
[专家点评] 明崇祯 景德镇窑青花海涛龙纹贴足筒炉 [专家点评]明崇祯景德镇窑青花海涛龙纹贴足筒炉这件明代崇祯青花海涛龙纹贴足筒炉,高19.2厘米,口径22.2厘米。折沿上绘青花折枝与卍纹5纽。颈部画龟背锦地开光仙鹤云纹,间以朵形如意纹。腹绘相向游龙2条。胫贴三只模印兽面纹悬足,纹饰之细以致兽面纹的毛发清晰可辨。足部周围饰以海水江牙纹。青花蓝中微微泛灰,淡雅清新。所绘龙须短粗,呈鱼叉状,发一撮,火炬形竖发,爪细长,二指相对成蟹钳状,具明代龙纹特点。
[专家点评] 清顺治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三多粥罐 [专家点评]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三多粥罐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三多粥罐(底足)这件清代顺治——康熙时期青花五彩三多粥罐,高16.7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11.1厘米。颈部设青花、矾红、绿釉相间的变体倒垂莲瓣纹,肩上饰矾红海水纹,罐身画青花五彩桃子、佛手、石榴纹。寓意寿多、福多、子孙多。设色古雅,形态稚笨,釉彩凝重,青花粗放,富有顺治晚期至康熙早期五彩瓷韵味。
[专家点评] 明宣德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 [专家点评]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底足)这件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高11.2厘米,口径28.9厘米,足径10.1厘米。碗敞口,宽口沿,沿下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6字楷书款。浅腹,圈足,通体青花为饰,近底处绘莲瓣纹一周,足墙绘朵花纹,腹部主题图案绘6组折枝花果纹,分别是折枝石榴、桃、枇杷、葡萄、柿子等。画面纹饰吉祥,象征多子多寿。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景德镇窑炉钧釉弦纹瓶 [专家点评]清乾隆景德镇窑炉钧釉弦纹瓶清乾隆景德镇窑炉钧釉弦纹瓶(底款)这件清代乾隆时期的炉钧釉弦纹瓶,高32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9厘米。瓶形为盘口,外翻圆唇,束颈,丰肩圆修,肩以下微收至底部,圈足。外底暗刻“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颈部饰弦纹一道,腹部饰弦纹五道,因此拓展了横向视野,增加稳重感,丰富了线条变化,不失为清早期仿钧瓷艺术的精美之作。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雉鸡牡丹纹凤尾尊这件清康熙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凤尾尊,高45厘米,口径22.7厘米,足径14.7厘米。形体高大,艳美,口部形状犹如凤鸟的羽翅一般,又有“凤尾尊”之称。尊的上下两部均由山石牡丹雉鸡组成的画面,用“水皴”法表现山石,用红、绿、黄、赭等彩渲染雉鸡牡丹和飞鸟。是康熙青花五彩中稀有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