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都市茅棚》因果通于实相

因果通于实相一个居士向清净建议:师父,你平常讲课大多讲的都是些“因果、念佛”等佛学初级内容,我们都是老居士了,能不能给我们讲点高深的?苏联人比美国人早上太空,于是问苏联人,苏联人说,这属于我们的军事机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派出众多间谍前往苏联窃取情报。因果面前,绝无冤案。世间冤案,看似很冤,其实不冤,只是在用假冤的方式,迂回间接完成不冤的因缘果报。

30 鸟窠与白居易

30鸟窠与白居易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因果通于实相

153、因果通于实相一个居士向清净建议:师父,你平常讲课大多讲的都是些“因果、念佛”等佛学初级内容,我们都是老居士了,能不能给我们讲点高深的?我们如若真实明了因果,也就通达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义。因果面前,绝无冤案。透过因果,豁然证悟实相:透过因果现象,契入实相本质。其病根皆由拨事修因果之所致也。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然因果心性,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

栖居在树上

诗意地栖息在树上,这美好的愿望仅仅是人类的一种奢求吗?时人李之椿遂萌生了在树上筑屋的想法。李之椿想向冒辟疆借朴树筑巢,还未将自己的心愿讲出来,冒辟疆已在朴树上架起了亭屋,取名“朴巢”,自号“巢民”。住在树上,是古人的风雅之举,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其实,现在人类终于开始吞咽苦果,一些地方由于树木遭到砍伐,致使山洪频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则更为沉重。

彻悟人生 第二十个故事

唐元和中,白居易出守杭州,因慕鸟巢禅师之名,入山拜访鸟巢禅师。东晋时代的鸠摩罗什,是一位对中国佛经翻译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翻译家、佛学家。再说一个六祖慧能的故事:有一位比丘尼,法名叫无尽藏,她经常读《涅盘经》。关心的是人生的现实,是最讲实用实效的。断除烦恼,悟入解脱,这是一种人生的超越。信、解、行、证,是人类最早的从信仰文明达到亲证文明,是佛教独特的智慧的教育、教育的智慧。

鸟窠禅师

鸟窠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是非常危险的啊!鸟窠禅师的意思是说,你在官场中沉浮,处处充斥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事情,怎么不是处境危险呢。鸟窠禅师在树上听了,慢悠悠的道:三岁孩儿虽然懂得,八十老翁却不一定就能做到。

白居易与鸟巢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唐朝文人中,白居易与佛教僧侣往来最为密切。可见白居易对佛学的体验是十分深刻的。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曾参访鸟巢禅师。白居易除了自己皈依佛门,持斋守戒外,还大力倡导放生,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普度众生。白居易晚年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空法师说故事(1~20)

这位法师何以叫做鸟窠?后来发现她前生是美国土着转世的,这足以证明人有前生、有后世,说明轮回是事实。-----------------------------------四、一声南无佛世尊在《法华经》上,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