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北宋 白釉黑剔花龙纹瓶 [专家点评]北宋白釉黑剔花龙纹瓶这件北宋白釉黑剔花龙纹瓶,小口宽肩,肩部...饱满,线条流畅,造型敦厚大气。它的装饰特征鲜明,一只腾龙飞跃而下,头、尾、爪布满瓶体,龙头收缩入肩,肩胸部构成主体,展示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态。两只前爪,一扬一收,也构成动势,爪尖锋利,充满力量感。飘动的须和脊翅增加了龙的威猛气势。这件作品是磁州窑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法螺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法螺这件北宋白釉法螺高18.5厘米。螺体表面浅刻水波纹,外罩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造型完全按照天然海螺用手工捏塑而成,比例准确,形态逼真,能够吹出洪亮的声音,充分显示了北宋定窑高超的造型工艺。法螺是佛教“八宝”之一,也是做法事时使用的一种乐器。此件法螺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褐彩轿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褐彩轿这件北宋白釉褐彩轿通高15.8厘米。轿顶塑成用绳子和毛毡结扎而成的六角攒尖式,六面各贴一朵模印团华。轿身及轿夫施白釉,轿顶施黑褐色釉,轿身四周及轿夫身上也装饰性地点有黑褐彩。这件白釉褐彩轿采用了捏塑、堆贴、镂空、压印、刻花以及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真实再现了北宋民间四人肩舆(轿)的形象,是定窑仿生瓷中罕见的精品。这件白釉褐彩轿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唐 白釉双龙耳瓶 [专家点评]唐白釉双龙耳瓶这件唐代白釉双龙耳瓶通高43.5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11.7厘米。卷沿,盘口,细长颈,丰肩鼓腹,平底。双龙耳高耸于口沿,垂至肩部。颈和肩部划双弦纹,精细绝伦。施白釉不到底,白釉稍泛青色,有极细的纹片。灰白胎,底粘白沙粉。双龙耳瓶的器型是在鸡头壶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胡瓶特点产生的,盛行于初唐时期。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长颈瓶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长颈瓶这件北宋白釉刻花瓶高19.8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8.9厘米。胎细白,釉透明,色洁白,积釉泛黄,足底露胎。采用刻花、划花技法,颈饰弦纹,周肩饰两组一菊一叶纹,腹部饰仰莲纹。刻工细腻,富于立体感。侈口长颈,广肩下折,圆腹,大圈足。瓶口配置卷枝钮鎏金银盖,其中心饰覆叶纹,采用锤和凿的技法,其下并以鎏金银片包镶圈足。1969年河北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定州市博物馆。
[专家点评] 辽 赤峰窑白釉剔花牡丹纹罐 [专家点评]辽赤峰窑白釉剔花牡丹纹罐这件辽代白釉剔花牡丹纹罐,高29.9厘米,口径23.6厘米,底径14.3厘米,腹径34.2厘米。肩部划双弦夹波纹一周,腹上部刻划缠枝牡丹并且填黑彩作地,上下划弦纹各一道。赤峰窑位于今昭乌盟赤峰西南六十公里的缸瓦窑屯。也称“缸瓦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陶器。辽瓷的器型装饰明显的反映了契丹族的民族风格。此白釉剔花牡丹纹罐现藏上海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白釉云蝠蕉叶尊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白釉云蝠蕉叶尊这件康熙白釉云蝠蕉叶尊高28厘米,口径26.5厘米。腹部上下各饰两条弦纹,腹部饰云蝠,全器纹饰采用剔花工艺。该器施白釉,是一种仿甜白釉器。甜白釉始于永乐,釉色晶莹,给人甜腻的感觉,故称“甜白釉”。明永乐以后各朝都烧制甜白,但始终不及永乐。康熙朝也多有仿制,更无法同永乐相比。康熙白釉器较之其他时期的白瓷胎质为轻,蕉叶筋脉细长,叶分开,云蝠也细。
[专家点评] 清 景德镇窑祭蓝釉天球瓶 [专家点评]清景德镇窑祭蓝釉天球瓶这件清祭蓝釉天球瓶,高48厘米,腹径35厘米。通体施霁蓝釉,内施白釉,无款,内底施白釉。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者首推宣德一朝。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
[专家点评] 唐 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 [专家点评]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俯视)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底部)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细部)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细部)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足)这件唐代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高41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0.5厘米。胎釉形富有时代特征,捏塑双龙耳生动奇巧。为唐初经典器物。虽小有瑕疵,难掩其夺目神采。
[专家点评] 北宋 湖田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一对) [专家点评]北宋湖田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一对)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底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足)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足)这对北宋湖田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高4厘米,口径16.1厘米,底径5.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