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

[专家点评] 北宋 湖田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一对)

[专家点评]北宋湖田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一对)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底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足)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细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足)这对北宋湖田青白釉刻划花出筋葵口碟,高4厘米,口径16.1厘米,底径5.1厘米。

[专家点评] 唐 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

[专家点评]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俯视)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底部)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细部)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细部)唐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足)这件唐代巩县窑白釉双龙饮瓶,高41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0.5厘米。胎釉形富有时代特征,捏塑双龙耳生动奇巧。为唐初经典器物。虽小有瑕疵,难掩其夺目神采。

[专家点评] 清 景德镇窑祭蓝釉天球瓶

[专家点评]清景德镇窑祭蓝釉天球瓶这件清祭蓝釉天球瓶,高48厘米,腹径35厘米。通体施霁蓝釉,内施白釉,无款,内底施白釉。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者首推宣德一朝。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

[专家点评] 明末清初 漳窑白釉八卦纹菱形瓶

[专家点评]明末清初漳窑白釉八卦纹菱形瓶明末清初漳窑白釉八卦纹菱形瓶(另面)明末清初漳窑白釉八卦纹菱形瓶(另面)明末清初漳窑白釉八卦纹菱形瓶(口沿)明末清初漳窑白釉八卦纹菱形瓶(底部)这件漳窑瓶高40.3厘米,口径13.8厘米,底径13厘米。盘口模印回纹,腹四壁堆贴八卦纹,四菱角起花边,菱足釉下拍印菱形印张款,款识浅细不清。胎灰白,胎质较坚。这瓶形制新颖,工艺精致,是漳窑难得的一件珍品。

磁州窑瓷器装饰艺术赏析(中)

磁州窑瓷器装饰艺术赏析(中)(接上期)一、白瓷上的装饰技法,装饰品种13.白地雕塑镂空(孔)印花:磁州窑的产品多以手拉坯为主,也有雕塑、模印、镂空装饰。其中释迦坐佛通高为61.5厘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大的红绿彩瓷器。以前多称“红绿彩”为“宋红绿彩”、“宋赤绘”,但在磁州窑窑口中,至今尚未发现有北宋纪年款的红绿彩瓷和宋纪年墓出土的红绿彩瓷。这是磁州窑黑釉仿建窑的装饰品种。

成化甜白釉龙纹薄胎杯背后的故事

世人都说,「”成化无大器”。人们似乎不明白成化皇帝唯独喜爱玲珑剔透、身形婀娜多姿的瓷器。这背后有一段关于明成化帝和万贵妃的「”旷世奇恋”,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我们不禁要问堂堂大明天子为何独宠一个比自己大十九岁的女子?先介绍一下,这段「”凄美爱情”的主角,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档案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在位二十三年,系明英宗朱祁镇

定窑

1941年日本研究中国古陶瓷学者小山富士夫先生据上述线索找到定窑窑址,发现并运走大量定窑瓷器标本,以此为基础,出版了《定窑》一书。文献中还记载有“定州红瓷”,至今为止尚未见到窑址标本及有关报道。从定窑的釉色来看,唐、五代白釉多泛青色,至宋代形成了具有定窑特色的牙黄色或象牙白。定窑瓷器铭文据不完全统计有20种之多。

[专家点评] 五代 宣州窑白釉钵

[专家点评]五代宣州窑白釉钵五代宣州窑白釉钵(另面)五代宣州窑白釉钵(另面)五代宣州窑白釉钵(里内)五代宣州窑白釉钵(足)五代宣州窑白釉钵(细部)五代宣州窑白釉钵(细部)这件五代宣州窑白釉钵,高8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9厘米。足端微外撇,足心内无釉。通体施白釉,釉层细腻坚致。宣州窑为五代南方白瓷重要生产基地,其产品质量很高,几可媲美高峰时期之定窑白瓷器,至是南唐国在此定制官用瓷器,是为“晏公窑”。

论杂彩和素三彩

论杂彩和素三彩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