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

[专家点评] 金 介休窑白釉壶

[专家点评]金介休窑白釉壶金介休窑白釉壶(另面)金介休窑白釉壶(底足)这件金代介休窑壶,瓜形器身,短流短把,满施白釉,仅足端无釉,壶把采用印花工艺饰花卉纹。还有定窑、磁州窑、山西各窑场等。山西的霍窑和介休窑的白瓷亦十分出色,特别是薄胎瓷,硬度高,釉面光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足可以与名重一时的定窑白釉器相匹敌。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剔花模印百子纹枕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剔花模印百子纹枕这件宋代定窑剔花模印百子纹枕,高13.5厘米,长30.6厘米,宽22.2厘米。枕为椭圆形,枕面施土黄色釉,菱形开光内剔饰折枝牡丹纹,篦划复线叶脉、花蕊,边缘剔划两道弦纹。侧壁满印百子戏莲纹,缠枝莲花繁叶茂,童子或坐于莲蕾上,或爬躺在藤蔓中,游戏于其间,充满生活气息。印花纹饰繁密而清晰,剔花刀锋犀利,线条活泼流畅,此装饰手法为其他各类瓷枕上所未见,极具特色。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剔花牡丹纹枕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剔花牡丹纹枕这件宋代定窑剔花牡丹纹枕,高13.4厘米,长30.6厘米,宽22.2厘米。枕面椭圆形,中部稍凹,出檐,直壁,平底,底部有两出气孔。枕面剔白色化妆土成牡丹纹,牡丹花姿态优美,构图精练,划饰花蕊、花叶及边框。胎质较粗,白中闪黄,釉莹润而色泛灰黄,有密集、透明的冰裂纹,底露胎。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代 定窑白釉褐彩如意形鹿纹枕

[专家点评]宋代定窑白釉褐彩如意形鹿纹枕这件宋代定窑白釉褐彩如意形鹿纹枕高13.6厘米,长24.7厘米,宽19.9厘米。枕为如意形,前高后低,中部稍凹。直壁,平底有气孔。胎色较白,胎质坚硬细腻。釉呈暗白色,微闪青,底无釉。枕面中心以釉下褐彩绘一回首而望的卧鹿,生动传神。周边用双线勾勒开光,开光外围装饰以珍珠地缠枝纹。枕边绘两周黑色边框。枕立面前侧模印开光内饰莲纹,其他三面模印扇形叶片纹,篦划叶脉。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代 定窑白釉卧狮枕

[专家点评]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这件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高9.8厘米,长18.2厘米,宽9.5厘米。枕体为伏卧雄狮,长须,长尾,两眼圆睁,头扭向一侧。狮背为枕面,呈长方形,前略高,两侧翘起。整体釉色灰白,以釉下黑彩点狮双眼,使得雄狮平添生气。胎色较白,质坚硬细腻,是定窑白瓷中为数不多的象形瓷。以狮为枕被古人认为有镇宅、辟邪、永保平安之意。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金 介休窑白釉剔莲花枕

[专家点评]金介休窑白釉剔莲花枕金介休窑白釉剔莲花枕(细部)金介休窑白釉剔莲花枕(底足)这件金代介休窑白釉剔莲花枕,平底、腰型、直沿,通体施白釉。枕面采用剔花工艺饰牡丹纹,富有立体感,装饰性强。宋、金、元三代,北方磁州窑系不少窑口都生产这类器物,说明是当时社会生活所使用的必需品。

[专家点评] 北宋 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

[专家点评]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另面)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另面)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透光)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底足)这件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束口钵,卷口、丰肩、鼓腹,平底内凹,底足满釉,釉层细腻光泽,口沿无釉,为覆烧器。北宋时为青白釉器生产之高峰期,主要的窑口有景德镇地区的湖田窑,湘湖窑,江西的南丰窑等。

[专家点评] 北宋 景德镇窑白釉盘口梅瓶

[专家点评]北宋景德镇窑白釉盘口梅瓶北宋景德镇窑白釉盘口梅瓶(另面)北宋景德镇窑白釉盘口梅瓶(另面)北宋景德镇窑白釉盘口梅瓶(俯视)北宋景德镇窑白釉盘口梅瓶(底足)这件北宋景德镇窑白釉盘口梅瓶,高27.3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8.1厘米。盘口,束颈,丰肩,器身修长,圈足,一体拉坯成型,底足为挖出。通体施白釉,仅圈足内无釉,釉层细腻,胎质坚致,为景德镇窑产品。

[专家点评] 北宋 磁州窑白釉瓜楞罐

[专家点评]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楞罐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楞罐(另面)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楞罐(另面)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楞罐(里内)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楞罐(底部)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楞罐(足)这件北宋磁州窑瓜楞盖罐,高10.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7.2厘米。唇口外卷、鼓腹、圈足,内满施白釉,外部釉层接近底足,足端及圈足内无釉,釉层肥厚有光泽。腹部呈瓜棱形,器型端庄稳重,肩部见有绿釉点缀,为磁州窑系产品。

[专家点评] 唐 巩县窑白釉双系罐

[专家点评]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另面)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口沿)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足)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细部)这件唐巩县窑白釉双系罐,高11.5cm,口径6.5cm,底径7cm。器外施白釉,釉层接近底部,釉层较薄。肩部对称饰双系,系为卧蚕型,十分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