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早期德化窑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 [专家点评]清早期德化窑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另面)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另面)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另面)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里内)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底部)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足)清早期德化窑白釉贴花寿字三足炉(细部)清初德化窑白釉筒形炉,其口直径约9.2厘米,高约6.8厘米,底直径8厘米。
[专家点评] 白釉黑花富贵太子纹罐 [专家点评]白釉黑花富贵太子纹罐这件白釉黑花富贵太子纹罐直口、圆肩、鼓腹,腹下斜收至底。通体为白釉褐彩纹饰,肩部一周绘菊花及花叶,器腹一周绘有一胖胖的婴儿,双手握拳,腕绕花茎,匍卧扳枝,戏于花丛之中。周围有牡丹、花草和龙纹,婴儿为纹饰主题。牡丹花自唐以来,一直是富贵美好的象征,婴为太子,意为富贵太子,寓意繁荣昌盛,美好幸福。
[专家点评] 元代 白釉黑花刻龙凤纹罐 [专家点评]元代白釉黑花刻龙凤纹罐磁州窑系是我国北方一个最大的民窑体系。这件白釉黑花刻龙凤纹罐,器型为直口、削肩、鼓腹,腹下斜收至底。高26.2厘米,口径14.3厘米,通体为白釉褐彩刻划龙凤纹,腹上部一周绘有龙凤纹,下部为云纹。白釉釉下黑彩划花器是磁州窑器中的高档瓷。此罐为元代磁州窑珍品。
[专家点评] 明 白釉贴花带盖瓶 [专家点评]明白釉贴花带盖瓶明成化白釉贴花带盖瓶(另面)明成化白釉贴花带盖瓶(底款)广东东莞博物馆2003年2月26日在该市寮步镇上屯村响堂岭一座家族墓地中出土“大明年造”款“白釉贴花带盖瓶”一对。结构合理,比例恰当,造型沉稳,典雅端庄;胎体匀薄,足根及盖沿露胎处可见胎骨白净细密。白釉瓶并没有沿用当时盛行的青花钴料作为着色剂来绘纹饰,而是用贴、堆、塑花之技法来表现。
[专家点评] 白釉弦纹盖罐 [专家点评]白釉弦纹盖罐这件北宋时期的定窑白釉弦纹盖罐,高18.7厘米,腹径12.7厘米。平口,溜肩,鼓腹,下腹内收,圈足。覆盘形盖,顶部有带托宝珠纽。肩、腹及盖的边沿划刻弦纹。胎体坚致,釉色白中微微泛黄,釉面光洁莹润。整个器型端庄稳重,简洁俊秀,落落大方,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却过目难忘,给人一种宁静典雅之美。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
[专家点评] 北宋 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 [专家点评]北宋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细部)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另面)这件北宋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高60.9厘米。肩部安龙首形流,龙首高昂,张口露齿,二目圆睁。瓶颈上半部分及肩、下腹刻多层凸起的莲瓣纹。定窑产品以中小型器物为主,大器十分少见。此瓶的高度达60厘米,形体高大,造型精美,装饰华丽,实为难得的珍品。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
[专家点评] 隋 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专家点评]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这件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腹径11厘米。盘口,单颈,双腹相联,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双龙柄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生动逼真。这件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是隋代创新的器型。白瓷的出现日趋完善,为日后出现精美的彩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隋代白瓷功不可没。这件传瓶代表了隋代白瓷的最高水平。
[专家点评] 元 磁州窑白釉黑花题字纹瓶 [专家点评]元磁州窑白釉黑花题字纹瓶这件元代磁州窑白釉黑花题字纹瓶高28.5厘米,口径4.98厘米,底径9.6厘米。唇口,束颈,削肩,鼓腹,腹下渐斜,收至底部外撇。通体白釉褐彩纹饰,口一周酱釉,颈部一周火焰纹,腹上部二周弦纹间一周题字,为“列窑去送送得捉肘”八字。一周横题字的较为少见,题字内容较为特殊,似为广告性质的萌芽。是济南市出土的元代磁州窑珍品。
[专家点评] 辽 龙泉务窑白釉莲花托注壶 [专家点评]辽龙泉务窑白釉莲花托注壶这件辽代白釉莲花托注壶,通高17.7厘米,注壶口径3.7厘米,底径7.5厘米,托碗高15.7厘米,口径18.1厘米,底径9.5厘米。壶折肩处的一侧有弯曲的细长流,另一侧有把手,安于壶颈中部与折肩处。把手的至高点堆贴一系饰。自壶肩至腹部分刻均等的阴纹六条,使腹呈莲花式。托碗形似六瓣莲花,微敛,腹较深,鼓圆。此注壶造型优美别致,做工精细,系辽代白瓷佳品。
[专家点评] 金代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 [专家点评]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细部)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底部)金代耀州窑月白釉刻花洗(底足)这只洗生产自金代耀州窑,月白色釉,洗的底部刻有莲花纹。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金以烧青瓷为主。金、元开始衰落。洗底部刻着一幅以荷叶和莲花为主题的图画。这只洗的刻花手法主要流行于北宋中期,北宋晚期到金代也有生产,但已经不是当时的主流装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