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民国“好人 ... ”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如何成立? “好人...”昙花一现,成了历史的陈迹。不过,在当时,“好人...”理念一经提出也确实喧闹一番,并在军阀的相互矛盾中竟真的得以实现。王宠惠组阁后,胡适等大喜过望,一方面宣称这是“好人...”,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地支持和指导王、罗、汤3人如何治理国家,并提出一揽子治国方略。
闻一多的故事: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故事。在二十年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闻一多,在四十年代却以倒在血泊中的“民主斗士”震惊全国。闻一多的这些变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透视一代知识分子在云诈波谲的中国近代社会中,如何苦苦探寻救国之路、追求自我救赎这一悲壮历程的最佳焦点。在这种人人自危的的情势中,闻一多只得举家返乡。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的报告 会上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党内目前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必须克服宗派主义倾向,认真贯彻党对知识分子政策,改善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安排,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们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周恩来在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号召。
... 把推翻哪两座“大山”当挑战“凡是”突破口 从当时的群众感情上看,“两个凡是”还有相当的基础。所以,在...逝世后的一两年内,向“两个凡是”挑战是有风险的。>在这段谈话中,...抓住...锋讲话中的矛盾,直接向“两个凡是”提出挑战。从“两个估计”入手进一步挑战“两个凡是”>接着,...从对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入手,进一步向“两个凡是”挑战。...把推翻这两座大山作为突破口,再去推翻其他一座又一座大山。“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
崇文与尚武:清末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的对决 身在英国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得知消息,深为国内局势担忧,认为日本要与四国抗衡,绝对是以卵击石。伊藤和井上两名“日奸”的游说最终失败,“四国联军”发起强攻,长州藩大败,被迫签订城下之约,拆除下关的炮台及赔偿三百万元。日本文化的综合性和杂交性,令日本知识分子没有中国士大夫那种优越感,所以在承认差距、改变自身方面,他们相当的痛快和彻底。号称同文同种的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就这样开始了悄悄地分道扬镳。
西汉窦太后的舆情红线:有些言论绝对无自由 汉文帝去世,窦皇后晋升太后。当然,这是位投机者,因为袁盎屡次被晁错诬陷,汉景帝都予以赦免,他可能误以为是窦太后在背后保护了袁盎。从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来看,窦太后显然找到了窍门儿。然而,她对“百家争鸣”并非全然凶巴巴地禁止,而是貌似划了一条红线,即言论可以自由,有些言论则绝对无自由。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升格太皇太后,有两位活跃分子突然撞到枪口上。
古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只有两条路可走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只有两条路可走,即入流还是不入流,“登科”还是“不登科”。他只好求救于唐太宗,可太宗没有兑现对他的承诺,致使其死亡。渴望着做官,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整个心路历程,甚至整部中国古代史。而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则完全如周进与范进中举前那样,忍受极大的侮辱与煎熬,却最终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