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

举杯长叹

宗本自外地赶到京城,神宗先派使者去慰劳辛苦。三日后,神宗又传旨,让宗本在大相国寺外为民众说法。宗本说法后的第二天,神宗将宗本召入宫中,在延和殿内向宗本问道。神宗赐坐,宗本依照出家人本色,双足交叠而坐。神宗听说过南方的这两个寺,心里很是高兴,命侍臣赐茶。茶端上来,宗本谢过神宗,然后举杯在手,大张其口长饮了起来,喝完,他将茶杯握在手中反复摇晃了一阵,才放手。宗本辞去时,神宗目送,一直到看不见为止。

赵顼

赵顼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赵顼对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不可否认,赵顼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继位之初就能付诸实施,与王安石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赵顼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

朱翊钧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为与后金战争,朱翊钧三次加派辽饷,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四子朱翊镠与朱翊钧同为李氏所生。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朱翊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全力支持张居正,合力进行改革,推行万历新政。朱翊钧与张居正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立即通行全国清丈。

张居正

对周边民族,居正外示羁縻,内修战守,整饬边防,改善了民族关系,边防败坏局面得到扭转。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的危亡而从事的改革,只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行废止。革新政治的措施张居正当政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阶级矛盾尖锐,危机严重。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须至公至平,人心乃服,人心服,而后可责其用命。”

紫柏大师的“平生三大负”与憨山大师的“为学有三要”

紫柏大师与憨山大师都是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佛教高僧。紫柏大师的第三大负,是维系佛教慧命之举。憨山大师的“为学三要”固然有对自己鞭策与激励之意,但其重点显然是要回应晚明时期三教合一的大趋势。

叹!莫怪神佛不救难,早有劝言人不识!

莫怪神佛不救难,早有劝言人不识!然而陵墓建成后,神宗却二十五年不再上朝,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在神宗遗体安葬完毕后,有人发现定陵石碑背面的右上角立即出现了一个白圆形的东西,每逢阴历的月底和月初,这个白圆形的东西就发亮,人们便称其为“定陵月亮碑”。这位傻和尚预见到老夫人的卧房要垮塌,但又不能明说,所以提出要睡老夫人的房。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王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清点二万精兵,决定直接攻击敌人的老巢。>这是大宋多年来没有过的巨大胜利。>熙河战役,收复熙、河等五州,拓边二千多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王安石和神宗皇帝支持王韶开边拓地,也是为改革造势。>王韶死的时候,年52岁。>但后人没有忘记这个为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大宋后来的皇帝不断地给王韶加名誉:谥号“襄敏”,赠太尉、司空、燕国公等等,死后哀荣之至。

被美色“啖”成药渣的短命天子

无论多么精壮的男人,如果在美色面前毫无节制,轻则面黄肌瘦,沦为“药渣”;重则身体垮塌,一命呜呼。郑贵妃此举,是想通过美色无休止的纠缠和引诱朱常洛,使其在“温柔富贵乡”里堕落心志,撒手政务,从而达到间接操控朝政大权的目的。权利,对于男人来说,固然是最好的“伟哥”,但在女色的轮番“啖”力下,朱常洛很快就把自己熬成了“药渣”。可惜“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便短命暴亡,史称“一月天子”。

王安石

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新旧党争变法伊始,王安石对神宗提出奸佞之论,建议神宗要辨别小人并加以惩处。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神宗贬为地方官,王安石举荐吕公著代替其职。

苏轼因词得福

因为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被黜为密州知州。这一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中秋夜晚,皓月当空,苏东坡与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台上赏月饮酒。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远在黄州的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到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