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

丰干原是弥陀

丰干原是弥陀宝德和道翘把抄来的寒山和拾得的诗稿,注明了抄录人和地点,整理好后。>为了要了解寒山、丰干、拾得三位圣人的全盘史实。

普照禅师断臂祭虎

普照禅师于明嘉靖年间因慕宝华山之名,造访宝华山志公庵。其时山中荆棘丛生,虎狼出没,人不敢近;江南一带几乎无人知晓宝华之名。普照到此,见此情景,不胜感慨!欲兴此道场,然在此竟有一虎洞,内有老虎住其中,无人敢来此,普照久思无策,乃断其左臂祭虎,祈之离开;不曾想虎亦通人性,果然离去,普照乃构卢而居。

途中善自珍重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灵训禅师语下,顿然彻悟。听来好似世间的客套话,不似什么「佛法心要」?但一能生万法,空能生万法,学者有时说尽了千经万论,禅的边还没有摸到;有时只淡淡一句话,一个动作,却彻骨彻髓的认识自家本来面目。

佛子天然

>天然就跑去见马祖,一见马祖就用手拍着头,表示要剃度出家。>他剃发出家后,再去见马祖,不先进客堂却直到僧堂,骑在祖师的圣像上,众人看到这个情形,以为不知何处的游方僧,大逆不道,遂告知马祖,但马祖大师看到他这样的行为,非常欢喜,遂说“我子天然!”天然随即从圣像上跳下,向马祖礼拜,从此以天然为名。>有一次,在一个寺院拿佛像来烧火取暖,还说要取舍利子的,就是这位丹霞天然禅师。

莫轻园头

有一学僧向洛浦禅师告假辞行,想到其它地方去参学,洛浦禅师就问道:“此处四面是山,你要往何处去?”>学僧日夜思索,经行往来,偶在菜园中巧遇担任园头的善静禅师,善静禅师就问道:>“听说你已告假辞行到他处参学,为什么还在这里不去呢?”>学僧将不能回答洛浦禅师的问题经过详述一遍。>学僧只好说是善静禅师教的,当晚洛浦禅师上堂,就对大众宣布道:>“莫轻园头,他日其座下将会有五百人!”

小和尚敲钟

奕尚禅师问这个敲钟的小沙弥,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敲钟呢?"后来,这位小沙弥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终于成为一名得道的高僧,他就是后来继承奕尚禅师衣钵真传的森田悟由禅师。但看似简单又平常的敲钟,奕尚禅师却能用心聆听,读懂了敲钟人的心思意念,发现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止滑

>马祖眼中浮现笑意:>“石头路滑哟!你可知道他是有名的利机锋?诸法不可言说?诸佛都在心头,恐怕你还没学到什么,就先东滑西倒了!”马祖一面摇着头,一面呵呵开示:>“早跟你说石头路滑,你偏要执着表相,不能用己心去接师心,难怪悟不得。石头说‘苍天苍天’,苍天不就是虚空吗?苍天不就代表自性吗?石头的佛法不就是虚空自己吗?”

十方世界是你心

>这个和尚说:“如果我的心有那么大,那么又把我的身体放在什么地方呢?——不是没有安放身体的地方了吗?”

公案禅机─认识本性(1-1)

公案禅机─认识本性(1-1)本性苍天(一)公案本文>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识起迷情于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谓本来体性也。>(未识禅机,师已明示,苍天、庵中主本是不二。要能明心见性,第一当破此色身,去此“有身”(萨迦耶)之邪见。在人而言,自性有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觉性、心性等六。我们判此公案安于本体界,庵中的主人就是要讲这个本体空性。后驻锡于杭州大慈山,四方归依参礼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