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

如果白起没有被赐死,那秦国能提前完成大一统吗?专家:白起必死

不过最为骁勇的当属白起,也是战国四大战将之首。若是白起没有落得这个下场,那么秦国是否能够更快一统六国呢?纵观白起的征战生涯,大小战役共七十多场,却未尝败果。长平一战,秦军获得了胜利,而接下来是否要继续攻打赵国,白起与秦昭襄王产生了分歧。白起不主张出兵,秦昭襄王却偏偏要发起进攻。白起深知出兵攻打邯郸城不会有好结果,便谎称病重,一直不愿起兵。而范雎在一旁煽风点火,秦昭襄王下达了刺死白起的命令。

皇帝简史(2)之秦昭襄王,秦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奠基者

上位后第二年,秦国多个主要大臣、他的兄弟及家族元老都意图谋逆,最后被其挫败。从而获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将精力用于稳定国内局势,清除内部反对势力。稳定局势后秦国开始反攻、四处出击,开始了秦昭襄王几十年的对外征伐,开疆拓土、直至国弱民穷的局面。估计前期,秦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稷,粮食丰富,可以支撑秦国几十年的对外战争。

秦国和齐国为什么并称「 ”东西二帝”?为何后来又取消了帝号?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就战国七雄来说,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几个诸侯国一开始都没有称王。不过,在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之后,战国七雄的君主都使用了王爵,也即和周天子已经平起平坐了。

华阳夫人不育无子,为何深受宠爱,实则她背景大的吓人

所以据此推测,华阳夫人便是芈戎的亲孙女,宣太后则是她的姑奶奶,秦昭襄王是她的表伯。安国君嬴柱但华阳夫人所嫁的安国君,并不是秦昭襄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安国君、华阳夫人奈何华阳夫人身体有点问题,不能生育,但她有赖于芈氏家族的支持,一直深得安国君宠幸,并且还对她言听计从。华阳夫人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驾崩,太子安国君即位3天后便也去世了,而她收养的嬴异人顺理成章登上王位,为秦庄襄王。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57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两场以倾国之力火拼的大战。第一场是长平之战,秦军击败了赵、韩联军,前后歼灭赵军四十五万;第二场是历时十七个月的邯郸之战,赵、魏、楚数十万大军击败秦军,还趁势收复了大片失地。邯郸之战虽没有长平之战那样广为人知,但其对列国形势的影响却大于长平之战。

秦始皇曾祖父昭襄王,在位时灭东周,臣六国,成为最先称帝的君主

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秦武王觊觎周鼎,他与大力士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无子,于是立了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初期,是无任何实权,国家的所有决策都出自母宣太后和魏冉。之后秦昭襄王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

神奇的魔咒,三个厉害的人都被封「 ”武安君”,都难逃悲惨的命运

唐人张守节所撰的《史记正义》中对「”武安君”这个头衔做了很好的注解:「”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封君这种战国时期极为流行的封赏形式其实就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延续,主要还是为了奖赏那些对于本国立下了很大功劳的人。战国时代能够享有武安君名头的人,有三人,而无一例外的,他们的人生结局都很悲催。「”武安君”这个封号,就像魔咒一般,给予他的拥有人,各种荣光的同时,带来各种克制不了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