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

孔子读书“韦编三绝”说的是什么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东方朔以三千竹简向汉武帝要官

东方朔以三千竹简向汉武帝要官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按大学者王立群的解释,说这位东方朔娶妻有三条铁律:一是专娶长安女子,二是专娶小美女,三是一年一换。东方朔不同,他偏要放爱一条生路,看来这个“情场浪子”还是懂得怜香惜玉。东方朔就是这样一个奇人,聪明、古怪。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打开?如果秦始皇陵被打开会有什么影响?

秦始皇陵一直没有被打开,但是单从兵马俑来看,就足够令人震惊了,这还只是陪葬坑,更不要说作为主坑的秦始皇陵了。然而秦始皇陵却一直都没有被发掘,而且根据一些迹象和探测表明,秦始皇陵从始至终都没有人进入过,也就是说没有被盗,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如果皇陵被打开了,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回到题目,我们为何不挖掘秦始皇陵墓?说到打开陵墓后会对目前中国有什么帮助?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打开?竟和秦始皇死前做的一件事有关!

>>>研究历史的肯定都知道,文献的可信度绝对不如出土的实物,既然已经确定了秦皇陵的位置,为什么不动工挖掘呢?可是大家要知道,秦皇陵占地56.26平方公里,去过秦皇陵的人也应该知道,那根本就是一座山,想要罩住如此大的地方,需要多少钱?>种种的条件限制着秦始皇陵的开掘,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当技术和财力都成熟了,才可以进行,不能再走定陵墓的覆辙。

一个盗墓贼发现了历史上最大的篡位案: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竹书编年》的发现极大震惊了士医生阶级,个中的记载改变了中国对先秦汗青依靠《史记》、《春秋》等少数书籍的面貌,对好多事件有了新的熟悉视角。太甲继位之后便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政令,触及了一些当权者的好处,伊尹就顺势站出来以汤的遗命和上天神明的警示指摘太甲。最终伊尹轻松拿下了年青年头的太甲,伊尹将其废黜到囚禁在桐宫并自立为王。

盘庚迁殷使传统断绝,三皇五帝或是商朝人?|文史宴

而大司马近日细读《云南民族通史》,发现羽人、建木等中国远古神话意象均极有可能是在商朝从波斯和中亚塞种人处传入中原,那么断绝“建木”的五帝之一颛顼很有可能离商朝很近或干脆就是商朝人,与狐兄的文章两相印证以后,不得不佩服狐兄的卓识。此三者的功绩分别是发现殷商、发明诸子、发微方术。可盘庚迁殷带来的剧烈影响,才刚刚开始。殷商之后,仅及微子。

秉笔直书,太史殉难

太史伯,春秋时期齐国人,官为太史,兄弟四人。崔杼...了国君齐庄公,太史伯如实记录,宁死不肯说假话,时人称为“良史”。>日落天晚,太史伯直起腰来。他恨恨地折断竹简,摔到太史伯的脚下。兄弟三人相顾流泪,纷纷发誓:秉笔直录,绝不歪曲历史。>第二天,太史伯按时把重新写好的竹简送给崔杼。崔杼不由分说,抽出腰间剑,...了太史伯。>太史伯被...后,弟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的职位。

西施与范蠡是什么关系?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丈夫则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范蠡。后来西施和郑旦二人被选中,学了三年歌舞礼仪后由范蠡献给吴王,等勾践灭吴后,西施则是下落不明,关于西施的结局也是说法众多。文人说西施与范蠡私通,属于“红颜祸水”的思维,实际应该是范蠡与西施私通。但如果结合这三枚竹简,范蠡送西施与郑旦到吴国,途中走了三年,范蠡对郑旦做了什么?

“清华简”研究初见成果解读周文王遗言

编者按:为海内外学界瞩目的“清华简”整理工作,自去年7月份以来,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有序开展,目前已初见成果。由于“清华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故本刊自今日起,开辟“解读清华简”专栏,给予关注。事实上,从7月15日竹简到校时起,清华就组建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对这批文物进行清理保护。

汉简

一类是在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遗址里发现的,可简称为边塞汉简。这是敦煌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1976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等单位组织调查组,沿额济纳河下游,在居延地区进行了广泛调查,获汉简164枚。这批简的出土地点接近所谓楼兰遗址,也有人称之为楼兰汉简。已发现的边塞汉简绝大多数是木简。边塞汉简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边塞地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