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1949年9月22日)周恩来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摘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三小组决定由中国...负责起草的。第一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问题。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各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虽然各阶级的利益和意见仍有不同之处,但是在共同要求上、在主要政策上是能够求得一致的,筹备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草案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也随之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在1937年正式形成之前,国共两党已经为这条战线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很多的准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也决定了它的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间1935年,中国...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对于顽固势力的策略 针对比较麻烦的顽固势力,他们也有一套完整的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国...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顽固势力采取的政策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势力的政策是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据此,中国...以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来对待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级成分包括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 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出于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的需要,当时中国的不同阶级因为这一共同的目标联合在了一起。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中间势力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间势力的作用,我可以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左派领导人之一邓演达为例。据此,中国...以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来对待它。
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四大原则及其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关键,在于形成并基本坚持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争取外援相结合原则的伟大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其正式建立的标志则是1937年工农红军的改编。众所周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原因根本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共两党出于大局考量才有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这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外部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三次妥协及其留下的经验及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下面就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政策上对...所做出的三次妥协性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酝酿期间,共产国际是从苏俄同西方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斗争的这一特殊利益出发来制定对中国革命的战略,旨在利用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对于苏联东方的包围。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陈独秀: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探索者、制定者以及执行者 尽管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失败了,陈独秀甚至在后来的革命中脱离了中国...,但他在...早期,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容忽视。根据史料,我们发现,陈独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探索者、制定者以及执行者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建党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其经费的90%来源于苏俄。
什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7月8日,...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获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结合的结果。
对于复古派的斗争和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分化 中国...成立后革命的深入和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展开,使国内封建势力深为忧惧。因此,当新文学由文学革命进而开始倡导革命文学的时候,文化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也更为激烈。他们一方面进行着祸国殃民的内战,另一方面也加紧了对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压迫。这个封面上印有黄斑老虎标志的周刊,也是专门反对新文化和新文学的。甚至公开提出取消“白话文学”这一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