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抗旨不肯出兵,打完仗皇帝反而大肆表扬 汉宣帝派御史大夫义渠安国前往巡视,这位老兄一冲动,擅自答应羌人回迁湟水北岸。当时汉武帝时期的一班能人猛将多已离世,最会打仗的要数后将军赵充国。考虑到他已经七十多岁,汉宣帝让人去征求他的意见,赵充国一拍胸脯,表示要挂帅出征。汉宣帝觉得这主意不错,发快递到前线征求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抓住战机直扑先零大营。人员损失虽不太大,但马牛羊、车辆、帐篷等辎重全部丢失。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关于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什么?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郡县官吏也禁止不了。赵充国弹劾义渠安国奉使失职。
曾雄霸天下煊赫一时的五胡是怎么消失的? 五胡消失之谜: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间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
秦汉时期西部氐羌介绍 秦汉时,活动于西部的民族主要是氐与羌。此时的“羌”,是商人对异族的称号而非某人群的自称,活动于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与陕西东部一带。秦汉时,政治统一带来疆域与族群认同的扩张。>>秦及汉初,陇西附近也被称为“羌中”。从西汉初到东汉时期,华夏心目中的西方异族“羌人”与地名“羌中”概念,继续向西漂移。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_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注音】百闻不如一见bǎiwénbùrúyíjiàn 【解释】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用法】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近...
汉朝有哪些抗击外敌的著名将领 汉朝有哪些抗击外敌的著名将领 汉朝有哪些抗击外敌的著名将领汉朝是历史上的一个强国,但是汉朝的边境却是不安定的,汉朝的北边有匈奴虎视眈眈,而西面不稳定的西域和逐渐强大的羌族,南蛮地区的不确定性,也是这样的环境,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著名将领,这些将领都有谁,下面小编就来一一讲...
为什么有些人说羌族是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后代呢? 羌人与以色列有关的证据是很多的,但我说的这个以色列不是现在这个以色列,而是犹太文化消失的那十支以色列支系。换句话说,羌人才是以色列人。 第一、犹太文化里确实存在东归的以色列支系。尤其犹太圣历记录第七月为牛月,指约瑟第二子以法莲,这个月就是代表了回归。这个月完全符合...
夏朝开国皇帝大禹是哪里人?揭秘大禹的出身地 大禹,我们只知道他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以及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所有的都是人人都能耳熟能详的。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大禹是哪里人吧。那么,大禹他到底是哪里人呢?请随小编一起来吧。 禹 ,姒姓,名文命,国号夏后氏,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
羌族简介 羌族简介 羌族简介 羌族,有人口198252人;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县。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
羌族锅庄与藏族锅庄分别指的是什么? “羌寨锅庄”,即沙朗,也是一种“锅庄”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时必跳,后经发展,这种祭祀舞蹈被慢慢取消,但每逢羌族人节日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跳起“羌寨锅庄”这种舞蹈,然后边吃边舞。随后这种形式被用于羌人招待重要的宾客。跳羌族锅庄不分时间、地点,想跳就跳,节日场面特别大。羌族锅庄表现了羌族人民乐观、积极向上、不畏艰险、顽强的精神面貌。这也就成就了羌族的饮食文化!藏族锅庄是藏族的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