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称雄一方的刘牢之为何自缢而死?他干的事让部下都受不了! 刘牢之是东晋名将,崛起于前秦对东晋的战事中,也就是面对前秦的...威胁,东晋建立了古代最为能征善战的军队之一,北府军,正是依靠淝水之战前后的表现,刘牢之成为了北府军领袖的代表之一,本可左右天下局势,称雄一方的刘牢之,为何最终沦落到部下离散,自缢而亡的悲惨境地。可他们急于揽权,才最终被抛弃,刘牢之则是自始至终都得不到支持的那个人。
历史上的今天4月25日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明十三陵的西南部鹿马山山麓有一座十分荒凉的陵墓,除了建有一个快要倒塌的石碑外,别无它物。惶惶不安的崇祯急忙召集重臣,询问对付李自成义军的计策。但崇祯生性猜疑心极重,在袁崇焕屡立战功的情况下,将其处死。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攻城更急。25日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三天后,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
历史上的今天7月15日 杨贵妃被迫自缢 0756年7月15日杨贵妃被迫自缢在1257年前的今天,0756年7月15日,杨贵妃被迫自缢。杨贵妃,即杨太真,小字玉环,蒲州永乐人。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诛贵妃之兄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叛军很快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带着皇族亲贵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愤怒的士兵...死杨国忠,并要唐玄宗处死杨贵妃。杨贵妃于公元756年7月15日被迫自缢。
历史上的今天4月25号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在372年前的今天,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该陵之简陋,甚至使前来参观定陵地下宫殿的人都很难相信这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的陵墓——思陵。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攻城更急。25日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三天后,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
历史故事:崇祯皇帝最后为何不逃,却在煤山自缢? 大家都知道大明亡国的时候,崇祯皇帝的气节,是一点都没有输掉的。那么又是为什么在最后他没有逃跑,而是在煤山自缢呢?大明崇祯十七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杨贵妃自缢而亡?真实死因和你想的不一样,史书都不敢记载太悲惨 自古红颜多薄命,杨贵妃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在「”马嵬坡下断红颜”。杨玉环貌美如花、肤若凝脂、体态丰满、才艺双全,在唐代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家、舞蹈家,如此才艺女子本应愉悦一生,然而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她在37岁就结束了跌宕的一生。关于杨贵妃的死一直是未解之谜,有人说她为保体面吞金而亡,有人说她偷渡日本度过一生,也有人说她在马嵬坡下的树上自缢身亡。这些传说只是大致的
最后一个 ... 皇帝,崇祯帝为何自缢也不南迁,不是不想是身不由己 崇祯皇帝在最开始的确是有过南迁的想法,并且和大臣们策划了好一阵,但是有一次在朝堂上,大臣说了一句话:「”让太子去南京,大臣们意欲何为?难道是想重现唐肃宗灵武的故事吗?从此就再也没人敢说南迁之事了。我们再来看看明朝往南迁移的好处有哪些:一,南方比北方富裕多了,没有北方那样的灾害连连,摇摇欲坠的大明朝财政问题可以缓解不少二,南方尚有几十万的军队,短期内自保完全没有问题三,李自成在占领京师以后,多半会和
崇祯自缢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明思宗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汉族,明朝末代皇帝。>惶惶不安的崇祯急忙召集重臣,询问对付李自成义军的计策。但崇祯生性猜疑心极重,在袁崇焕屡立战功的情况下,将其处死。>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攻城更急。25日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三天后,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只见崇祯乱发覆面,一只脚光着,与王承恩相对缢死。